波利斯將君主立憲制利用到極致。
保加利亞王國吞併上述地區後,公佈了一系列同化政策,其中當地人反抗最強烈的,莫過於只能改信東正教。
巴爾幹地區的情況之所以複雜,很大一部分願意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生活習慣也不一樣。
奧匈帝國統治時期,對於下轄各地的信仰沒有嚴格要求,相信什麼信什麼。
奧匈帝國也管不了,兩元制度決定了奧匈帝國的散裝狀態。
保加利亞王國確認東正教為唯一宗教,接受不了的可以走,離開保加利亞王國,邊境連鐵絲網都沒有,來去自由。
如果不走,還不想改變自己的信仰,那就去監獄反省。
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在前面抓人,波利斯和王后伊麗莎白在後面安撫,今天波利斯給小朋友發糖,明天伊麗莎白提兩桶油一袋面去看望孤寡老人,後天一看當地人生活實在太困難,乾脆把今年的稅給免了。
這樣的國王誰不喜歡?
斯塔姆博利伊斯基不喜歡。
可斯塔姆博利伊斯基也沒辦法。
事就是這麼個事,斯塔姆博利伊斯基不想當首相,有的是人在後面排隊。
當國王是舒服,好處都是國王的,鍋都是首相的。
想推翻波利斯的統治自己當國王,那得問問裝備精良,待遇優越的0萬近衛軍,以及波利斯的老丈人羅馬尼亞國王,和俄羅斯的尤里耶夫大公是否同意。
“正確的選擇!”
小尼古拉鼓勵老丈人勇於嘗試。
有英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的先進經驗在,這也不是嘗試,而是拿來主義。
喬治才是勇於嘗試。
俄羅斯取消雙重國籍後,大部分擁有雙重國籍的俄羅斯人都選擇保留俄羅斯國籍,只有不到萬人放棄俄羅斯國籍,連同他們的家屬在內,總人數不到0萬人。
這一萬人擁有的財富,還是讓維特心疼不已。
古契科夫找喬治獻策,如果喬治同意,古契科夫有辦法留財不留人。
喬治承認,他確實是心動了。
這些放棄俄羅斯國籍的人,現在都已經不再是俄羅斯人,喬治對付他們毫無心理障礙。
但為了俄羅斯的國家信譽,喬治還是放任那些人帶著他們的錢離開俄羅斯。
俄羅斯雖然不是移民國家,但是對於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
歐美那些所謂的皿煮國家,遲早會暴露他們比俄羅斯帝國更封建的真面目,到時候人人平等的俄羅斯,對於普通人來說,將爆發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喬治記得美國曾經詆譭紅俄,稱冷戰時期,大量俄羅斯人逃離俄羅斯,跑到美國擁抱皿煮自由。
這的確是事實。
可同時也有很多美國人和歐洲人投奔俄羅斯,這部分美國人就閉口不談。
當時的俄羅斯,即便普通工人,在努力工作了一年後,也可以去黑海享受假期。
歐美為了對抗俄羅斯對普通人的吸引力,於是才開始增加社會福利。
換句話說,沒有俄羅斯,英國普通人只好獻完青春獻子孫。
就在不久前,英國剛剛透過一項法令,將婦女和兒童的工作時間,限定為每週小時。
看到沒,年的當下,英國普通人的孩子沒學上,從兒童時期就要開始工作。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俄羅斯推行年義務教育之後,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反應這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