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區別,其實還是有的。
奧斯曼人要求阿拉伯人臣服。
英國讓阿拉伯人跪倒在地,而且還把阿拉伯人的嘴掰開,往阿拉伯人嘴裡喂翔。
先不說翔惡不噁心,就說能不能吃飽吧。
“伯爵閣下,倫敦應該反思,現在的世界,已經不是00年前的世界了。”
小尼古拉化身正義使者,為弱小國家主持公道。
有一說一,在國家形象這方面,俄羅斯比英國好太多。
俄羅斯跟奧斯曼帝國打了00多年,在巴爾幹半島扶持一系列國家,成功獲得巴爾幹國家的感激。
換成英國,多半是要騰籠換鳥,留地不留人的。
說不可能的請參考美國、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
“大公爵閣下,君士坦丁堡也應該反思!”
貝爾福萬萬沒想到,英國在國際聯盟中的處境居然如此惡劣。
小尼古拉的發言,贏得一眾小弟的集體迎合。
克里孟梭看熱鬧不說話,這本身就代表了法國的態度。
讓貝爾福心寒的是,面對小尼古拉和謝赫裡的攻擊,法國人不幫忙也就算了,英國的小弟們也不幫忙,這讓貝爾福孤掌難鳴。
這也不能怪小弟們不幫忙,只能說牆倒眾人推。
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傷害的不僅是全球貿易,對英國海外自治領和殖民地的傷害同樣越來越嚴重。
世界大戰期間,印度為支援英國,置國內糧食短缺於不顧,寧願將印度大米運到英國,讓英國的農場主餵牛,也不讓印度人填飽肚子。
印度因為饑荒,最少餓死了000萬人。
這種事在英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年至0年期間,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因為飢餓造成人口銳減近四分之一,死亡人數超百萬。
愛爾蘭人和英國人一樣都是白人,英國人還下手這麼狠。
印度人在英國人看來根本不算人。
就這印度人還屁顛屁顛以英國殖民為榮,實在是難以理解。
印度直到目前,依然處於嚴重饑荒中,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餓死,媒體爆出的資料都是估測,英國殖民政府從未進行相關統計。
不統計就不存在。
讓印度人心寒的是,隨著俄羅斯的糧食產量屢創新高,國際糧價在這兩年是一路下跌的。
印度商人想從俄羅斯進口糧食運往國內牟利,卻被英國殖民政府以貿易保護為由嚴厲禁止。
這種情況下,即便印度人再熱愛和平,也很難維持對大英帝國的忠誠。
連印度都心生不滿,其他海外自治領就更不用說了。
“反思啥?反思沒有像你們一樣,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對全世界進行掠奪嗎?你的眼也瞎了嗎?”
小尼古拉記仇,愛德華·格雷肯定想不到,他即便逃回倫敦,還是免不了被小尼古拉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