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出生於一個傳統軍人家庭,自幼就被當做軍官培養,歲開始從軍,世界大戰期間一直在西線服役。
《凡爾賽合約》規定德國陸軍只能保留十萬人,古德里安憑藉年齡優勢和出色的個人素質,成功保留軍籍。
世界大戰期間,古德里安一直擔任騎兵部隊指揮官,對裝甲部隊產生了濃厚興趣。
和德國相比,俄羅斯的裝甲部隊起步更早,技術更先進,經驗也更豐富,古德里安如魚得水。
符拉迪沃斯託克陸軍學院的前身是阿穆爾軍官培訓學校,成立於年,是遠東地區資格最老的軍校。
阿穆爾被譽為俄羅斯裝甲部隊的搖籃,古德里安在陸軍學院接觸到了俄羅斯最先進的裝甲戰車,這為古德里安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受材料所限,德國的裝甲戰車產量一直不高,無法滿足前線需求,並沒有在前線大規模應用。
德國對裝甲戰車的使用也和俄羅斯有極大不同。
德國最著名的裝甲戰車AV,戰鬥全重0噸,乘員足足有名。
這人除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外,還有名機槍手,以及名機械師。
這還不是最多的。
AV的後續版本加強了火力,乘員增加到人,在以上基礎上又增加了副駕駛員、通訊員、訊號員、信鴿員和瞄準手。
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曾在北線俘獲俄軍裝甲戰車,對俄軍裝甲戰車有一定了解。
陸軍學院使用的裝甲戰車,卻又和德軍曾在北線繳獲的裝甲戰車完全不同。
“北線裝備的裝甲戰車,是0年之前的型號,咱們這些才是最新款。”
參加過日俄戰爭的教官格拉納特提起裝甲戰車滿臉驕傲。
陸軍學院憑藉和阿穆爾兵工廠的特殊關係,研究裝甲戰術的同時,也會幫助阿穆爾兵工廠對裝甲戰車的效能進改進。
俄羅斯的裝甲戰車同樣是0噸,乘員卻只有個人,分別是車長、駕駛員、炮手、以及兼職裝填手的二炮手。
由於乘員的數量大幅減少,俄羅斯的坦克從體積上,就比德國的AV小很多,從而把更多的噸位囤積到裝甲上,擁有更強的防護力。
俄羅斯裝甲戰車的火力同樣不輸AV,AV使用的火炮是俄羅斯毫米戰車炮的仿製型,俄羅斯的新式裝甲戰車,已經開始使用毫米戰車炮。
這個型號的裝甲戰車,被陸軍學院的教官親切的稱為“北極熊”。
“如果‘北極熊’能早出生0年,我們在年就可以結束戰爭。”
格拉納特很為“北極熊”感到遺憾。
古德里安心情複雜,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
俄羅斯的工業實力排名世界第五。
古德里安一直為德國創造的工業奇蹟感到驕傲。
來到阿穆爾之後,古德里安才知道俄羅斯的工業實力,遠比外界認為的更強大。
俄羅斯僅在遠東地區,就有個年產超百萬噸的鋼鐵廠。
這還不包括位於西伯利亞腹地的尤里耶夫。
尤里耶夫鋼鐵廠的產量並沒有確切資料,這座城市自建成後,就不允許外國人前往,古德里安只知道有這個地方,連尤里耶夫的具體位置都不清楚,只知道大概在哈巴羅夫斯克北方。
阿穆爾使用的裝甲鋼,全部都是尤里耶夫鋼鐵廠提供的。
尤里耶夫鋼鐵廠同時還生產艦炮和火炮,海參崴的列車炮也是在尤里耶夫生產的。
德國在世界大戰期間,受限於鋼鐵產量,一直無法大規模裝備裝甲戰車。
俄羅斯僅為驗證新式發動機效能,一造就是0輛。
為什麼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