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聯邦市場自成一體,其他國家的商品根本無法進入,這難道就不是對國際貿易秩序的破壞?”
小尼古拉的話引發普遍贊同,英國人的雙標也是國際馳名。
英國的所謂“自由貿易”,跟美國的關稅一樣。
美國商品進入歐洲國家的時候,要求歐洲國家降低關稅,增加美國商品的競爭力。
歐洲商品想進入美國市場,就要繳納高額關稅。
英國的自由貿易同樣是雙標,英國商品賣到法國可以,法國商品想打進英聯邦市場門都沒有。
法國人也沒有好到哪兒去,同樣把非洲殖民地當禁臠。
這樣一對比,俄羅斯發起的自貿組織簡直就是慈善大會。
“大英帝國歡迎和所有國家進行任何形勢的貿易合作。”
愛德華·格雷自說自話,根本不接茬。
“是的沒錯,最好是用大英帝國生產的玻璃球,換取土著酋長的黃金寶石。”
小尼古拉陰陽怪氣,這個地圖炮開的有點大。
玻璃球換寶石其實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這些初代殖民者的商業模式,這算好的了,最起碼是“交換”。
英國人嫌這種“交換”麻煩,於是直接動手搶。
搶了黃金寶石不說,連當地土著都要殺光,鴆佔鵲巢,留地不留人。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是這麼幹的。
南非之所以沒有將土著全部殺光,是因為南非的土著布林人是歐洲白人的後裔。
為掩飾自己的眼疾,愛德華·格雷戴了一副俄羅斯生產的墨鏡,他看向身旁的克里孟梭,希望能從克里孟梭那裡得到幫助。
克里孟梭在擔心德國和俄羅斯的合作。
巴黎和會沒有將德國肢解,是克里孟梭永遠的遺憾。
雖然德國的實力遭到極大削弱,但如果有俄羅斯的幫助,德國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實力,這是克里孟梭不願意看到的——
克里孟梭已經快要0歲了,大機率看不到。
當然這裡面也有變故,以克里孟梭對德國人的瞭解,德國人不會甘心只作為俄羅斯經濟的附庸。
維特也有類似的擔心。
德國不是高麗希臘這種撮爾小國,世界大戰爆發前的經濟實力比俄羅斯更雄厚,怎麼可能久居人下呢。
喬治不擔心,他希望透過自貿組織儘快幫助德國恢復實力,那樣外部環境將對俄羅斯更有利。
說白了就是英法俄的團結,要靠德國。
本章完
:.vv.cc0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