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犀利,讓普恩加萊無言以對。
普法戰爭後法國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德國,又透過巴黎和會索回。
這個情況和華沙差不多,如果俄羅斯支援德國索要阿爾薩斯和洛林,或將導致俄羅斯和法國斷絕關係。
“大公爵,法國的情況,和俄羅斯不同——”
普恩加萊希望喬治理解,法蘭西也自有國情在此。
“情況或許有所不同,感情上沒什麼區別。”
這點同理心,喬治還是有的。
但還是那句話,能理解,但是不接受。
普恩加萊無計可施,終於拿出真正的誠意。
巴黎和會已經結束,法國大選在即,不管明年是誰成為法國總統,法國都將開啟重建。
法國的情況確實和俄羅斯不同,重建不是某個人說了算,需要議會透過皿煮的方式表決。
不管是什麼事,只要牽扯到皿煮,那就等著扯皮吧。
普恩加萊給喬治列出一份採購清單,希望能從俄羅斯購買重建需要的物資。
普恩加萊出手大方,訂單總額為0億法郎。
“這個訂單難道不需要議會討論?”
喬治質疑訂單的有效性。
就在剛剛,美國國會決定不加入國聯,給了威爾遜一級響亮的耳光。
成立國聯是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倡議,美國卻不加入,這簡直就是莫大的諷刺。
喬治相信普恩加萊在這一刻,是真的出於法國和俄羅斯的關係,所以才丟擲採購大單。
問題是普恩加萊的任期還剩最後兩個月,如果法國議會不批准,普恩加萊的訂單就無法落實。
“現在還有能力提供重建物資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美利堅,和美國人相比,法國人更信任自己的盟友。”
普恩加萊對美國在參戰前的鼠首兩端,同樣深惡痛絕。
美國人自以為聰明,左右逢源,連最後一個銅板都沒耽誤,成為世界大戰的大贏家。
威爾遜在巴黎遭戲耍,充分證明歐洲對於美國的態度。
就算你美國人再有錢,你也是暴發戶,沒見識過大場面,上不得檯面。
也正是因為威爾遜在巴黎的遭遇,美國門羅主義才重新抬頭。
“總統閣下,恭喜您,您再次獲得了我的友誼。”
喬治主動向普恩加萊伸手。
普恩加萊雙手迎上去,大概是覺得不太妥當,握手的一瞬間,左手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雙手握上去。
這一瞬間,對普恩加萊來說,肯定有點恥辱感。
但很快,普恩加萊就慶幸自己的選擇。
0年月號,西方傳統元旦,君士坦丁堡卻沒多少節日氣氛,因為俄羅斯使用的是俄歷,再過半個月才是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