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生產的輕機槍,優先供應駐紮在君士坦丁堡本地的符拉迪沃斯託克裝甲師。
德米特不太理解,他認為應該優先供應前線部隊。
喬治擺事實講道理,必須把最強大的部隊控制在自己手中,喬治才有威懾巴爾幹國家的能力。
奧軍攻佔貝爾格萊德之後,大量塞爾維亞人湧入保加利亞,他們給保加利亞帶來了一部分安全上的隱患。
布魯西諾夫給喬治發電報,希望喬治下令關閉邊境。
喬治不同意。
犯錯的是塞爾維亞國王,不是塞爾維亞人。
喬治不僅不關閉邊境,而且還讓波利斯派人妥善安置逃入保加利亞的塞爾維亞人,這年頭人口就是實力。
格奧爾基發來電報,奧匈帝國海軍蠢蠢欲動,多次襲擾希臘港口,格奧爾基希望地中海艦隊出手,將奧匈帝國海軍消滅。
奧匈帝國的四艘“聯合力量”級戰列艦已經陸續服役,是一股不可輕視的海上力量。
地中海艦隊兩艘無畏艦,一艘超無畏,實力和奧匈帝國艦隊差不多。
如果加上英國地中海艦隊,奧匈帝國就相形見絀,所以戰爭爆發後,奧匈帝國的艦隊就躲在亞得里亞海的軍港內,不敢主動出擊。
喬治到不太擔心奧匈帝國的艦隊,擔心的是義大利。
義大利王國在戰爭爆發後,並沒有隨德國向法國宣戰,而是處於觀望狀態。義大利加入同盟國的背景是,和法國關於突尼西亞的衝突,為尋求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支援,義大利才加入同盟國。
年,義大利入侵北非阿比西尼亞,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個盟友,並沒有給義大利任何幫助,這讓義大利非常失望。
德國和奧匈帝國更失望。
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看來,裝備現代化武器的義大利軍隊,完全沒理由打不過武器裝備都還處於原始狀態的阿比西尼亞。
所以即便沒有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幫助,義大利也應該乾淨利落的拿下阿比西尼亞。
義大利太不爭氣,損兵折將不說,還被迫簽訂城下之盟,承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獨立,並且賠償一筆錢,才換回被俘虜的義大利官兵。
至此,義大利徹底淪為全世界的笑柄,不僅遭到法國人的瘋狂嘲笑,而且遭到盟友的鄙視。
法國對阿比西尼亞的支援,是義大利兵敗阿比西尼亞的主要原因。
所以不僅英國是歐洲的攪屎棍,在攪屎這件事上,法國人也很擅長。
在阿比西尼亞帝國遭遇失敗後,義大利開始調整政策,緩和和法國的關係。
法國從義大利人手中搶到了突尼西亞,又在阿比西尼亞攪黃的義大利人的好事,為了不把義大利人得罪死,法國向義大利投資,並且給與義大利王國貸款,這些都有效緩和的法國和義大利的關係。
緩和了和法國的關係後,義大利王國才發現,奧匈帝國還佔領著義大利的一部分土地呢。
於是義大利的立場就開始曖昧起來。
法國和義大利的矛盾緩和了,英國和義大利沒有根本矛盾,俄羅斯帝國跟義大利更是八竿子打不著。
所以義大利加入同盟國的初衷是什麼?
這時候義大利人已經忘了個一乾二淨。
阿穆爾和義大利的商業貿易很密切,義大利是阿穆爾商品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