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獨立戰爭後,奧斯曼帝國至少屠殺了上百萬希臘人,此仇不共戴天。
現在有機會,希臘人肯定要報復。
而且要超級加倍。
奧斯曼帝國退出戰爭後,喬治就開始向俄軍佔領區移民,造成既定事實。
如果對小亞細亞半島進行民族自決,那結果搞不好會對俄羅斯更有利。
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有一部分是關於巴爾幹的,建議巴爾幹地區根據民族自決原則成立國家。
這一點遭到所有巴爾幹國家的強烈反對,斐迪南和波利斯,以及格奧爾基實名反對。
黑山尼古拉的態度最極端,直接將威爾遜罵成“不切實際的瘋子”。
巴爾幹的情況那麼複雜,真要基於民族自決成立國家,巴爾幹地區瞬間會分裂成上百個國家。
所以美國人的建議,即便看上去是糖,吃起來也是甜的,裡面包裹的肯定是翔。
隨著月份的到來,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俄羅斯的重建正式開始。
過去一個冬天,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飢寒交迫中度過,雖然俄羅斯政府竭盡全力,為所有俄羅斯人提供保障,悲劇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
維特的工作效果顯著,至少終於弄清楚了俄羅斯有多少人口。
帝俄時代,俄羅斯帝國也曾多次進行人口普查,但因為種種原因,關於人口的統計一直不夠準確。
維特的辦法很簡單,根據各地的實際人口發放補助,最終統計出俄羅斯一共.億人。
不計算殖民地人口,.億相當於英、法、德的人口總和,全世界排第三,僅次於東大和印度。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龐大的疆域相比,俄羅斯最大的問題是人口分佈不均衡,大部分人都集中在俄歐地區,西伯利亞還是地廣人稀。
喬治決定在年內,至少向西伯利亞地區遷移000萬人,將西伯利亞的人口增加到000萬。
維特憂心忡忡,認為這一決定將遭到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及華沙的強烈反抗。
“反對無效,這是最終決定。”
喬治冷冰冰,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反駁。
波羅的海沿岸以及華沙,是俄羅斯最不穩定的地區,要打破當地人對俄羅斯統治的牴觸,就要採用一些非常規手段。
維特的建議是懷柔,利用時間消磨當地人的反抗情緒,最終完成對上述地區的徹底同化。
喬治沒時間跟他們耗下去。
帝俄時代給他們的好處還少嗎,地方自治,財政補貼,允許當地學校用當地語言教學等等等等,幾乎所有要求都得到合理滿足。
可最終他們回饋給帝國的又是什麼?
俄羅斯內戰中的叛軍,超過百分之八十都來自以上地區。
叛軍在內戰中傷亡慘重,抵抗意志比較強的,都已經在戰爭中死亡,投降的叛軍大部分是被裹挾。
對叛軍的處理工作已經於去年冬天結束,古契科夫寫了份報告給喬治,沒敢給杜馬。
喬治一直以來的疑惑,在古契科夫的報告中終於找到答案。
自世界大戰爆發後,有超過.萬人以各種理由,從海外返回俄羅斯。
這些人分別加入軍隊和工廠。
這兩個群體遂成為混亂的重災區。
尼古拉退位後,又有超過萬人來到俄羅斯,這批人又成為推翻臨時政府統治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