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的態度很明確,這三份命令不發出,尼古拉就不會在退位詔書上簽字。
古契科夫同意了,從這一刻起,喬治正式成為俄軍最高總司令。
訊息傳到君士坦丁堡,喬治心情異常沉重。
和尼古拉退位的訊息一起抵達君士坦丁堡的,還有一個訊息是關於米哈伊爾。
尼古拉退位之前這幾個月,聖彼得堡最希望尼古拉退位的,毫無疑問是米哈伊爾。
米哈伊爾已經做好了成為攝政王的準備。
但沒有做好成為沙皇的準備。
米哈伊爾被時局變化之快嚇住了。
在米哈伊爾的計劃中,尼古拉退位應該是由皇室主導,而不是什麼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臨時政府,和臨時執行委員會。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組織,臨時政府是由國家杜馬組建的,臨時執行委員會是工人和士兵共同推舉的。
從號到號,聖彼得堡的局勢迅速惡化,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當臨時政府的代表克倫斯基和米哈伊爾見面時,米哈伊爾問克倫斯基:如果我成為沙皇,你能保證我的安全嗎?
克倫斯基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
米哈伊爾遂提出條件:只有在制憲會議代表投票確定統治方式和新的根本法之後,米哈伊爾才能接受最高權力。
制憲會議的投票時間是個月後。號到號,短短五天之內就發生了這麼多事,個月後的帝國會是什麼樣?
到時候還有沒有帝國都得兩說。
此時的聖彼得堡,人們正在自發慶祝沙皇的退位,從現在開始,尼古拉不再是沙皇,而是尼古拉·羅曼諾夫。
君士坦丁堡沒有受到聖彼得堡的影響,工廠裡的機器依然在轟鳴,晝夜不停。
士兵在街道上巡邏,秩序井然,沒有人群聚集,沒有搶購,商店內供應充足,糧價依然維持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法軍駐君士坦丁堡的聯絡官布蘭特·鮑爾評價君士坦丁堡和聖彼得堡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極端,水火不融。
巴爾幹戰區指揮部的電報房,從0號開始就進入忙碌狀態,0名收發員三班倒,確保通訊順暢。
所有收到的電報,先交由資訊處進行綜合分析,將有價值的上報喬治辦公室,由辦公室的參謀和秘書們進行第二次遴選,然後再交給克里斯蒂送給喬治處理。
喬治萬萬沒想到,俄羅斯的政變居然如此輕率,用兒戲都不足以形容。
喬治印象中的政變都是刀光劍影烽火連天,除非某一方徹底死光,政變才會結束。
眾叛親離到尼古拉這種程度,世所罕見,連自己的親弟弟和親叔叔,甚至連皇太后都希望他退位,唯一支援尼古拉的人,只剩阿列克絲。
從這個角度上說,尼古拉也確實是對的,只有皇后才不會背叛他。
尼古拉臨退位之前,任命喬治為俄軍最高總司令,希望喬治能像日俄戰爭中那樣力挽狂瀾,拯救帝國於水火。
喬治卻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
兵發聖彼得堡?
沒理由。
不管是強迫還是自願,尼古拉已經在退位詔書上簽字,給喬治的最後一道命令是,讓喬治帶領俄軍繼續作戰,對抗德奧聯盟。
尼古拉並沒有指定俄歐戰區總司令,喬治現在想給俄歐戰區下達作戰命令,都不知道應該發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