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西線和數百萬德軍對抗,承擔了大部分來自德國的壓力,你們應該做的更多——”邱吉爾表情陰沉,他正面臨英國議會的責問。
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並沒有停止造艦計劃,依然在瘋狂建造戰列艦,讓人看不懂。
德國海軍龜縮不出,戰前耗費巨資打造的皇家海軍無所事事,難道不應該將更多的資源用在陸軍的建設上嗎。
英國就不,至今沒有完成基欽納的百萬大軍計劃,只從殖民地抽調僕從軍派往法國湊數,霞飛也無可奈何。
表面上看,英國人似乎很努力。
繼續造艦隻能證明英國在形勢不利時,會隨時拋棄法國逃回英國本土。
“德軍集中兵力在東線發起進攻的時候,你們在幹什麼?今年西線有爆發大規模戰役嗎?您們有主動向德軍進攻的計劃嗎?你們甚至不肯策劃一次佯攻,以牽扯德軍兵力。”
看在盟友的份上,喬治沒有破口大罵。
但這並不代表喬治原諒英國。
近代史太多悲劇都是從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就像是上帝給人類開的一個玩笑,從偏離世界中心的地方開始,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對俄羅斯帝國,英國從不掩飾它的惡意。
或者說,對於全世界任何國家,英國都像躲藏在陰影處的毒蛇,是致命的威脅。
如果說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寄生蟲,那麼英國就是世界的毒瘤。
“我是海軍大臣,不能干涉陸軍的作戰計劃。”
邱吉爾振振有詞,他似乎忘了,喬治也是海軍大臣。
“所以你們有能力將0萬英軍投送到梅爾辛,卻沒能力投送到漢堡。”
喬治不太想搭理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
哦,他還不是,歐洲祖母才是。
進入月,關於談判的訊息越來越少,直到月0號,聖彼得堡傳來訊息,談判破裂。
喬治並不意外,匈牙利人本來就沒有誠意,談判只是為爭取時間。
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帝國更換了前線指揮官,更換了總參謀長,更換了大臣會議主席和兩任內政大臣,兩任外交大臣,以及三任司法大臣。
德國也沒有好到哪兒去,法爾肯海因和興登堡的矛盾逐漸浮現。
去年冬天,法爾肯海因和興登堡,以及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在柏林召開軍事會議,隨後,德軍將主攻方向從西線轉移到東線。
這個決定是因為興登堡和康拉德的強烈堅持做出的。
不能說這個決定是錯的,德軍確實是收到了一些成果,興登堡佔領華沙,魯登道夫擊退阿列克謝耶夫,德軍在北線大獲全勝。
但是在奧匈帝國,德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失敗,不僅失去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連布達佩斯也被俄軍包圍。
一個月前,德軍再次在柏林召開會議,興登堡希望加大德軍在東線的攻擊力度,繼續打擊俄軍,向北推進。
法爾肯海因充分認識到俄羅斯帝國的戰略縱深,希望集中力量攻擊法國,佔領巴黎,迫使法國退出戰爭,然後再集中兵力共計俄羅斯帝國。
這就是整個月,東線和西線都趨於平靜的原因。
本章完
:.vv.cc0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