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防禦的內容是將部隊梯次配置,前線只部署少量警戒部隊,主力集中在第二線和第三線,這樣進攻部隊的火力只會覆蓋第一道防線,第二道和第三道則完好無損。
攻擊部隊在攻佔第一道防線之後,就會逐漸脫離己方炮兵的火力範圍。
這時候佈置在後方陣地的德軍炮兵開始對進攻部隊進行火力覆蓋,同時德軍開始反擊,將攻擊部隊擊退,恢復戰線。
針對第集團軍的裝甲戰車,德軍也找到了應對的辦法。
德軍在防線中挖了很多反坦克戰壕,僅第二道防線前就有三條。
戰壕和戰壕之間是雷區和鐵絲網,步兵貿然深入,就會遭到重機槍的瘋狂射擊。
面對這樣的防線,布魯西諾夫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只能和馮·畢洛耐心周旋。
瓦西里遇到的情況,也沒比布魯西諾夫好到哪兒去。
馬肯森用兵狡詐,堪稱“沼澤之狐”,他將奧匈軍隊頂在第一線,將德軍佈置在第二線,在瓦西里進攻的時候,馬肯森派出一支騎兵繞過第集團軍側翼,攻入特蘭西瓦尼亞,得到特蘭西瓦尼亞人響應的同時,還順手擊潰了羅馬尼亞第步兵師。
斐迪南犯了和彼得父子同樣的錯誤,他忽略了生活在特蘭西瓦尼亞的羅馬尼亞人的態度,派出的執政官也沒能安撫當地羅馬尼亞人,瓦西里開始進攻後,俄軍在冬天修建的鐵路甚至被炸燬,後勤運輸線中斷。
瓦西里不得不分兵,派出俄軍協助羅軍憚亞各地反抗勢力,這導致俄軍的優勢兵力,無法在戰場上得到充分體現。
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喬治手下兵力不足。
蘇霍姆利諾夫很難過,作為俄軍參謀長,他無法給喬治提供更多兵力。
喬治只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喬治的統領下,最起碼保加利亞沒叛變,羅馬尼亞沒有淪陷,塞爾維亞也已經收復,喬治軍團現在雖然三線作戰,在三線都保持著攻擊姿態,和另一個時空天壤之別。“帝國正在進行第三次動員,我會盡可能給你帶來援軍。”
蘇霍姆利諾夫無法要求喬治做到更多。
喬治對彼得格勒徹底失望。
開戰不到一年,俄羅斯已經進行了三輪動員。
還能動員幾次?
小尼古拉希望喬治進攻,可手握0萬大軍的西方面軍在幹什麼?
魯登道夫手下可只有萬人。
面對馮·畢洛和馬肯森的頑強防守,喬治分別給布魯西諾夫和瓦西里發電報,命令他們向彼此靠攏,將戰線拉長,分散馮·畢洛和馬肯森的兵力,伺機突破。
同時喬治分別給斐迪南和格奧爾基發電報,要求他們徵調更多部隊參戰。
俄羅斯帝國都已經開始第三輪動員了,羅馬尼亞和希臘才進行了兩輪,而且動員的並不充分。
羅馬尼亞還好,戰爭爆發後已經動員0萬人,態度還算積極。
希臘王國的態度略消極,只動員了0萬人,明顯還有餘力。
喬治知道格奧爾基為什麼沒動力。
羅馬尼亞積極動員是因為特蘭西瓦尼亞,想在戰後有所收穫,現在就要積極行動起來。
希臘王國前面有塞爾維亞王國和阿爾巴尼亞頂著,這倆都是盟國,希臘王國就算再積極,也很難得到實質上的好處。
喬治決定親自往希臘走一趟。
格奧爾基很重視喬治的到訪,以接待國家元首的標準接待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