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太水了
別管這件事是不是喬治策劃的,在外界看來,喬治的嫌疑最大。
喬治也不在乎外界的揣測,他現在的注意力都在小亞細亞半島。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尼古拉不讓喬治負責歐洲戰區,而是讓喬治來到巴爾幹。
原因就在於只有喬治才能保證巴爾幹的穩定。
讓小尼古拉來巴爾幹,先不說小尼古拉能不能頂得住康拉德的進攻,巴爾幹聯盟恐怕都將四分五裂。
奧斯曼帝國選擇的時機很好,在君士坦丁堡實力最空虛的時候參戰。
換成小尼古拉,搞不好奧斯曼人就會得手。
一旦黑海出海口被奧匈帝國奪走,俄羅斯帝國和地中海的聯絡將被切斷,巴爾幹聯盟也頂不住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夾擊。
楊科夫還是老辣,頂住了奧斯曼帝國的突然襲擊,居功至偉。
之後的事情就好辦了,隨著援軍陸續抵達,喬治說不定有機會把黑海,變成俄羅斯帝國的內湖。
這個結果是英國人絕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喬治組織兵力增援小亞細亞半島的同時,基欽納正計劃派遣澳新軍團,在小亞細亞半島登陸。
喬治在返回君士坦丁堡之前,向尼古拉提出,抽調波羅的海艦隊的主力艦,前往亞得里亞海增援,圍殲奧匈帝國艦隊。
小尼古拉焦頭爛額,根本顧不上波羅的海艦隊。
在殲滅了德波羅的海艦隊之後,俄波羅的海艦隊就只剩下一個任務,拱衛彼得格勒。
這個任務根本不需要主力艦,巡洋艦就可以完成。
一月份又有一艘“瑪利亞皇后”級戰列艦服役,波羅的海艦隊的超無畏已經有艘。
喬治把四艘“甘古特”全部調往地中海,留兩艘“瑪利亞皇后”足夠了。
尼古拉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設定任何障礙,喬治是海軍大臣,有權力調配兵力。
喬治就算把波羅的海艦隊的所有軍艦全部都調走都沒關係。
但只要德國能透過波羅的海攻擊彼得格勒,那就是喬治的責任了。
彼得略遺憾,他很想率領俄羅斯艦隊主力,和提爾皮茨一決雌雄。
可惜提爾皮茨不給彼得機會,連軍港都不敢出,俄羅斯帝國花費巨資打造的主力艦,也只能當做巡邏隊使用。
要前往地中海,首先要透過丹麥海峽。
丹麥在戰爭爆發後宣佈關閉丹麥海峽,拒絕任何參戰國的軍艦出入,俄羅斯帝國的軍艦也在封鎖範圍內。
彼得不理會克里斯蒂安十世的禁令,命令艦隊強闖丹麥海峽。
彼得率領的這支增援艦隊,由艘“甘古特”級戰列艦,和六艘巡洋艦,以及一艘補給艦組成。
艦隊參謀長拉伊科維奇擔心引發俄羅斯帝國和丹麥之間的衝突。
“沒關係,丹麥人不會開炮的——”
彼得信心十足,他已經透過格奧爾基,和丹麥方面取得聯絡。
格奧爾基在擔任希臘王國駐聖彼得堡大使之前,一直在丹麥海軍服役,丹麥海軍司令瓦德瑪爾元帥是格奧爾基的叔叔,格奧爾基剛到丹麥的時候,甚至直接住在瓦德瑪爾家裡。
瓦德瑪爾雖然沒有給彼得任何承諾,但是在給格奧爾基的回電中表示,如果俄波羅的海艦隊強穿丹麥海峽,丹麥海軍也不會阻止。
話雖然這樣說,當增援艦隊透過丹麥海峽的時候,拉伊科維奇還是提心吊膽。作為波羅的海的咽喉要道,丹麥海峽是丹麥最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上傳透過丹麥海峽是要繳稅的。
為保證丹麥海峽的安全,丹麥海軍不僅修建了大量炮臺,而且還在海峽內安裝有魚雷發射管,如果軍艦貿然駛入,即便能頂住岸防炮的攻擊,也頂不住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