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步兵師同樣要接受安德烈的指揮。
為部隊配發的棉衣正在分批送往各地,冬天就要來了,有了冬將軍的幫助,俄羅斯帝國的優勢會更大。
瓦西里的進攻,對加利西亞戰役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由於軍靴造成的影響,俄第集團軍一直到月份,才抵達預定位置,比計劃中晚了一個星期。
第集團軍到位後,伊萬諾夫軍團開始反攻,步兵上將尼古拉·魯茲斯基指揮的第集團軍是反攻的主力,繼贏得科馬洛夫戰役勝利後,魯茲斯基又在格拉尼裡帕河擊敗奧軍。
康拉德為阻止魯茲斯基的進攻,將未經完整訓練的新兵派上前線,這些新兵不僅沒有幫上忙,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混亂,很多士兵在遭到俄軍炮擊後,罹患“炮彈休克症”。
魯茲斯基行動迅速,裝備精良的俄第軍作為前鋒部隊長驅直入,兵鋒直指重鎮利沃夫。
康拉德下令部隊炸燬所有橋樑,實施堅壁清野,不給俄軍以戰養戰的機會。
匆忙撤退的奧軍並沒有執行這些命令,甚至連火炮都沒有破壞,俄軍順利繳獲數百門火炮,這些火炮將被用於接下來對普熱梅希爾要塞的圍攻。
一旦俄軍攻克普熱梅希爾要塞,俄軍就可以向潘諾尼亞平原和維也納工業區發動進攻。
如果這兩地也被俄軍佔領,奧匈帝國就退出戰爭了。
如果沒有瓦西里的進攻,康拉德完全可以將第五集團軍調往利沃夫,魯茲斯基的進攻不會這麼順利。
戰爭就是一環扣一環,一步錯,步步錯。
喬治不干涉前線的指揮,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協調兵力,組織後勤,和在日俄戰爭中所做的一樣。
和俄軍在歐洲的喜憂參半相比,東亞俄軍的進展非常順利。
德軍在膠澳的兵力只有000人,根本無法阻止高日軍團的推進,俄羅斯帝國宣戰的第一天,就消滅了毫無防備的德遠東艦隊,隨後高日軍團登陸,將膠澳團團圍住。
葉羅欣並沒有進攻,再次勸說膠澳總督瓦德克投降。
此時圍困膠澳的高日軍團兵力,是德軍的六倍。
膠澳港口被太平洋艦隊封鎖,船隻無法進出。
即便葉羅欣不進攻,瓦德克最多撐到年底。
瓦德克的抵抗意志還算頑強。
德國在太平洋的島嶼殖民地就毫無抵抗意志。
戰爭爆發後,東印度艦隊瘋狂出擊,一艘驅逐艦帶一個連的海軍陸戰隊員,就敢向德軍發動進攻。
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人都沒幾個,通常都是象徵性放幾槍,隨後就打白旗投降,反倒是有些島嶼上的土著,抵抗意志更強烈一些。
太平洋的某些島嶼,土著生活還處於原始狀態,東印度部隊在攻擊德屬幾內亞的過程中,遭到當地土著的襲擊。
嚮導聲稱,德屬幾內亞的土著兇殘無比,在部落衝突中,為報復對方,會將俘虜吃掉。
這傳言一出,即便純血哥薩克也心裡有點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