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高日軍團來說,瓦西里更願意用羅馬尼亞軍隊消耗奧軍。
以俄軍為主也不是不行。
可那樣的話,特蘭西瓦尼亞打下來算誰的?
瓦西里不想學歷代沙皇,辛辛苦苦打下巴爾幹,白白為他人做嫁衣裳,培養了一堆白眼狼。
“羅馬尼亞王國從未進行過步炮協同方面的訓練,他們無法承擔這種難度的作戰任務。”
克里斯特庫斯希望瓦西里從羅馬尼亞王國的角度出發,派高日軍團作戰。
羅馬尼亞軍隊也是以斯拉夫人為主。
“那就讓他們在戰鬥中訓練。”
瓦西里冷漠,落後就要捱打。
聽克里斯特庫斯的意思,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還有理了唄!
羅馬尼亞軍隊作為聯軍的一部分,想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作用,就要努力適應俄軍的作戰方式,而不是反過來讓俄軍適應羅軍。
和高日軍團相比,剛剛動員起來的羅馬尼亞軍隊嚴重缺乏訓練,戰鬥力遠不如高日軍團。
瓦西里不可能派精銳部隊作為消耗品,等待羅馬尼亞軍隊的成長。
這也是喬治的作風。
巴爾幹國家的君主都來自歐洲,野心其實並不大,人家只想舒舒服服當國王,沒多少雄心壯志。
有雄心壯志的,也沒機會去巴爾幹當國王。
真正有野心的,是巴爾幹的這些個將軍們,他們做夢都想恢復歷史最大疆域,於是就有了國均一個的各種“大”,以至於原本安分守己的國王,在這種狂熱的氣氛下,逐漸化身為野心家。
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一樣,羅馬尼亞也想建立“大羅馬尼亞”。
夢想是用鮮血和犧牲鑄就的,不勞而獲叫施捨。
瓦西里來到羅馬尼亞王國後,被授予羅馬尼亞元帥。
瓦西里是羅馬尼亞王國的唯一元帥。
克里斯特庫斯拗不過瓦西里,於是去找斐迪南告狀。
“你希望尤里耶夫大公和蘇沃洛夫公爵怎麼做?用哥薩克打下特蘭西瓦尼亞,然後把特蘭西瓦尼亞送給我們?這不可能!”
斐迪南很瞭解喬治和瓦西里,參考羅馬尼亞標準,這倆都是標準皇沙。
“我並不畏懼犧牲,只是希望進行更長時間的火力準備,讓我們的犧牲能更有價值。”
克里斯特庫斯一聲長嘆,既要又要計劃落空。
“和尤里耶夫大公的軍團相比,我們的裝備落後,訓練不足,但至少我們有頑強的意志,無懼犧牲。”
斐迪南堅定,羅馬尼亞王國現在已經無路可退,只能跟俄羅斯帝國一條路走到黑。
個小時的火力準備,確實是不足以摧毀奧軍防線,攻擊部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短短0分鐘,羅馬尼亞第二集團軍損失了一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