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度是喬治的私人領地,不需要向帝國納稅。
喬治也不靠東印度賺錢,這些年沒有從東印度拿走一分錢稅收,這種環境就讓維特這個前財政大臣如魚得水。
在聖彼得堡擔任財政大臣的時候,維特每天都為錢發愁,帝國國庫盈餘從來沒有超過000萬盧布。
喬治邀請維特來東印度的時候,維特還以為東印度和傳統意義上的海外殖民地一樣,只發展單一經濟,毫無前景。
來到東印度之後維特才發現,喬治這個領主不僅不從東印度撈錢,而且還從阿穆爾向東印度輸送各種急需的資金和技術,這要是還發展不起來,維特還不如買塊豆腐撞死。
維特並不是沒能力,否則他也不會被亞三看重。
維特缺少的是魄力,不像斯托雷平那樣殺伐果斷,他只是帝國的裱糊匠,有能力也沒有空間發揮。
喬治把維特打發到東印度之後,就像把維特給忘記了一樣,經常是好幾個月都沒有一封電報過來,於是維特就每個星期都主動給喬治發電報,向喬治彙報工作。
“這裡真是太棒了,天氣雖然熱了點,但是這裡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煤、鐵、天然橡膠,石油和天然氣,簡直應有盡有,我真不明白荷蘭人為什麼要放棄這裡。”
維特對東印度的看法,和安德烈截然不同。
對東印度的認識也不夠充分。
荷蘭人並不是主動放棄,而是殖民統治秩序已經徹底崩壞,所以才不得不把東印度賣給喬治。
不過維特也要離開東印度了。
斯托雷平遇刺後,尼古拉連續更換了兩位財政大臣,都不夠滿意。
這時候尼古拉才想起斯托雷平的好。
可惜已經晚了。
尼古拉剛登基的時候,和維特配合還算默契。
後來維特逐漸失去了尼古拉的信任,於是就被邊緣化至今。
維特內心深處,還是願意為沙皇效力。
和俄羅斯帝國相比,東印度也確實是不夠看。
“如果你不願意,你可以拒絕,尼基那裡我去說。”
喬治不希望維特離開,好馬不吃回頭草。
“歐洲的情況已經很緊張了,只要陛下和帝國需要我,我就必須返回聖彼得堡。”
維特的話讓喬治火大,人才還是得自己培養的才用著順手。
“如果戰爭爆發,帝國財政將承擔巨大壓力,你做好準備了嗎?”
喬治提醒維特,要做好面對困難的準備。
“是的,我準備好了。”
維特躊躇滿志,看樣子他在東印度學到了很多經驗。
本章完
:.vv.cc0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