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斯托雷平剛宣佈,俄羅斯的農業改革已經基本結束,下一階段將進行工業改革。
關於斯托雷平的遇刺,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斯托雷平的農業改革觸犯了太多權貴的利益,也有人說是俄羅斯帝國的資本家畏懼斯托雷平的改革,所以搶先下手除掉斯托雷平。
由於後一種說法的存在,喬治居然也成為斯托雷平遇刺的嫌疑人之一。
日俄戰爭後,阿穆爾的工業實力已經超過聖彼得堡,成為俄羅斯帝國最發達的地區。
斯托雷平的農業改革是先從尼古拉下手,一上來就賣掉了000公頃,為農業改革開了個好頭。
所以一直就有傳言,如果斯托雷平的改革進入工業領域,那麼阿穆爾工業將會被收歸國有。
這麼看的話,喬治確實是有幹掉斯托雷平的理由。
實際上並非如此。
在聖彼得堡時,斯托雷平多次就改革和喬治有過深入交流,和阿穆爾工業相比,斯托雷平對聖彼得堡工業更不滿,如果改革的話,肯定會先從聖彼得堡開始。
對於斯托雷平的死亡,俄羅斯確實是有很多人拍手稱快。
喬治對斯托雷平只有惋惜。
如果斯托雷平的改革能進行下去,那麼給斯托雷平0年,他說不定真能帶來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帝國。
尼古拉並未徹查斯托雷平遇刺的原因,在將行刺斯托雷平的兇手德米特里·波格洛夫判處死刑後,匆匆結案。
德米特里·波格洛夫是希伯來人,他自稱是無政府主義者,痛恨**制度,可他在開槍的時候,明明尼古拉就在斯托雷平身邊,他卻將槍口對準斯托雷平,目標非常明確。
斯托雷平被葬在基輔的洞穴修道院,這是因為斯托雷平說過:我死在哪兒,就把我葬在哪兒。
喬治出席斯托雷平的葬禮,當晚,尼古拉召見喬治,希望喬治在軍事改革的基礎上迅速擴軍。
俄羅斯帝國的裁軍,引發英國和法國的擔心,英法這一次聯合借款的條件之一是,俄羅斯帝國要擴大陸軍規模,保持對德國的壓力。
“我們今夏徵召了萬士兵,這兩年名義上退役計程車兵只是整體轉為工程兵,並沒有離開現役,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擴軍。”
喬治不想過分刺激德國人,不過尼古拉的擔心也很有必要。
意土戰爭和巴爾幹戰爭接連爆發,地中海周邊的形勢陡然加劇。
德國和英國的軍備競賽不僅沒有停止,反而又在今年初,分別提出海軍擴大計劃,軍備競賽又上新臺階。
喬治圖謀黑海出海口的計劃一旦暴露,肯定會招致相關國家的反對,柏林會議的悲劇搞不好就會重演。
喬治請尼古拉放心,現在的俄羅斯帝國,已經不再是年的俄羅斯帝國了。
喬治這兩年一邊裁軍,一邊重整軍備,俄羅斯帝國現在擁有的火炮數量已經達到00門,其中重炮的數量超過000門,實力遠超奧匈帝國,和德國不相上下。
德國不僅不會反對俄羅斯帝國奪取黑海出海口,反而樂見其成,僅這一點,俄羅斯帝國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vv.cc0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