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確實是沒把股份直接賣給俄羅斯人,而是賣給了法國人。
法國人再倒一次手,最初的限制就蕩然無存。
和美國人一樣,喬治也在進行遠端養殖。
不同之處在於,喬治是在德國開展遠端養殖工作。
全重型火炮戰列艦出現後,歐洲如喬治所願開卷,但是卷的力度還不夠。
德國“拿騷”級戰列艦那0毫米口徑的主炮打誰啊,打法國海軍都打不動,更不用提船堅炮利的皇家海軍。
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希望開拓海外利益,為德意志拓展生存空間。
英國面對俄羅斯帝國的擴張都圍追堵截,更不會允許德國挑戰英國的全球殖民秩序。
英國造軍艦的節奏確實快,去年剛開工三艘“柏勒洛豐”級戰列艦,今年又開始計劃“聖文森特”級,數量同樣還是三艘。
訊息傳到德國,輿論大譁。
前無畏時代,皇家海軍憑藉多年的積累,實力差距確實是讓人絕望。
日俄戰爭後,全重型火炮戰列艦橫空出世,大家又都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德國既然想開拓海外利益,怎麼能在造軍艦這件事上落後於大英帝國呢。
從年中開始,一些激進的德國媒體就連篇累牘進行報道,希望德國繼續建造更多,更強大的戰列艦,不能被皇家海軍甩開。
也有理智的媒體以俄羅斯帝國為例,希望德國繼續加強陸軍建設,不要被海軍分散精力。
這些理智的聲音,馬上就遭到鋪天蓋地的圍剿。
俄羅斯帝國放棄海軍是因為三大艦隊全軍覆沒,多年積攢的實力毀於一旦,不得不放棄。
軍艦好辦,一艘全重型火炮戰列艦,成本也就兩千多萬,比以前的戰列艦沒有貴多少。
俄羅斯帝國為重建財政從英國借款億盧布,這要是都拿去造軍艦,皇家海軍也不夠看。
三大艦隊全軍覆沒,最關鍵的問題是海軍的軍官梯隊沒了。
沒軍艦可以造,沒人就得慢慢培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等新一代海軍軍官培養起來,黃花菜都涼了。
德國自統一之後,實力飛速提升,至0世紀初,整體實力已經和英國相差無幾。
德國需要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德國商品需要市場,德國人也想在全球開拓殖民地,像英國人那樣成為世界公民。
英國的外強中乾,在布林戰爭中徹底暴露。
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戰爭中實力大損,雖然後期反敗為勝,但是內部實力失衡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自顧不暇。
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日不落橫行世界百餘年,是時候由德意志引領世界了。
俾斯麥如果還在,德國肯定不會膨脹到這種程度。
現在德國這架狂奔的戰車,已經失去它的馭手。
:.vv.cc0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