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和立場無關,張雨亭的能力,還不足以改變關東的形勢,只能隨波逐流。
但不管是俄軍打過來,還是日軍打過來,張雨亭身為清帝國官員都沒有逃走,雖然沒能保境,可也做到了安民。
奉天鐵礦的歸屬,輪不到張雨亭做主。
可是日本移民開拓團,真正威脅到關東清國人的生存。
關東地區就算再棒打狍子瓢舀魚,烏雞飛到鐵鍋裡。
也得先有棒子和鐵鍋,還得讓你打才行。
關東很大,日本移民和關東人之間的衝突,現在還不明顯。
但隨著日本移民的湧入,關東人的生活,肯定會受到影響。
清帝國在日俄戰爭中的立場是中立,張雨亭的立場自然也是中立。
讓張雨亭驚喜的是,來自阿穆爾的俄軍裡,居然有很多人會漢語。
“我的很多同學都是清國人,他們在學校裡說清國語言,我如果不會漢語,就無法和他們交流——”
來自海參崴的保羅,漢語甚至比很多清國人更熟練。
清帝國的官方英語是滿語,當年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籤《尼布楚條約》的時候,使用了滿語和俄語,以及拉丁文,沒有漢語。
“海參崴的學校也教漢語?”
張雨亭一開口就是大碴子味。
張雨亭心眼兒很多,他沒有用符拉迪沃斯託克,而是用了海參崴。
“漢語有個成語叫上行下效,我們大公喜歡漢語,尤里耶夫宮的春聯甚至是大公自己寫的。”
保羅對海參崴這個詞沒有任何異常反應。
張雨亭暗喜。
關東俄軍的任務,除了驅逐日本人之外,還要順便剷除關東地區廣泛存在的土匪。
張雨亭作為清帝國官員,要配合的關東俄軍的行動,不配合的要麼跑了,要麼死了。
“關東地區的土匪在不拿刀的時候,和平民無異,拿起刀就是土匪。”
張雨亭主動向保羅介紹關東的情況。
保羅笑而不語。
張雨亭說的土匪,怎麼那麼像哥薩克呢——
保羅率領的部隊,全部是由哥薩克組成的。
甚至保羅本人也是哥薩克出身,不過保羅現在已經是阿穆爾人,不再是沙皇之鞭了。
“這個村子裡的人全部都是土匪!”
張雨亭領著保羅,來到一個村莊邊。
村莊裡的所有男女老幼,都已經在村莊外集合,最前面的一個老頭手裡還捧著一碗酒,臉上帶著卑微的討好笑容。
“這一定是毒酒!”
張雨亭才是真的有毒。
“你說得對!”
保羅完全同意張雨亭的判斷。
那還猶豫什麼呢,還是讓哥薩克做他們最擅長的事吧。
土匪這玩意兒,只要有適合的土壤,很容易死灰復燃。
尤里耶夫大公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保證阿穆爾在關東地區的收益,所以張雨亭就得到了一批關東俄軍繳獲的武器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