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不起。
“這算啥,我們廠生產的獵槍,日本人要來買的話,一支00兩,不二價!”彭成文滿腔自豪,跟姜海洋記憶中那個唯唯諾諾的彭成文判若兩人。
“你們廠要是不賺錢的話,我們醫院就要關門了——”姜喜知道這裡面的彎彎繞繞。
身為海參崴衛生協會的委員,姜喜知道醫院每年的撥款有多少。
醫院不僅不掙錢,甚至還賠錢。
成績自然也有,姜喜手下的學生進步速度飛快,有幾個已經開始嘗試獨立接診了。
這自然也是在姜喜的指導下。
姜喜平日裡也要坐診,為了讓學生們積累經驗,姜喜通常會首先詢問學生的意見,然後再給出治療方案。
這樣做雖然麻煩了些,但是對學生們好處就太大了,他們每天都有進步。
“師兄,你那一手推拿絕活,要是也來喜兒他們醫院,同樣能賺大錢。”彭成文自己也會點推拿,可惜只學了個皮毛。
推拿是個技術活,也是個力氣活。
姜喜是女性,技術就算再好,力道不足終究效果不佳。
姜海洋的推拿技術,在姜喜師兄妹幾個裡面是最好的。
“那可不行,教會了這裡的徒弟,萬一這裡的徒弟跑到師兄老家,搶了師兄的飯碗怎麼辦?”姜喜的話引發鬨堂大笑,這怎麼可能。
先不說海參崴距離姜海洋家鄉有多遠。
海參崴的醫生收入這麼高,人家會跑到姜海洋老家賺那仨瓜倆棗?
“遠志、青黛,過來吃飯——”姜海洋主動招呼兩個孩子。
遠志和青黛都是藥材,這兩個名字還是姜喜父親給取的,意義深遠。
藥材能治病,也能治人。
“他們在學校已經吃過了,不用管他們。”姜喜很感謝海參崴的教育政策,帶孩子輕鬆多了。
“這裡的學堂還管飯?”姜海洋驚訝,但同時又擔心。
這裡的學堂教出來的孩子,長大以後多半就不會說漢話了。
“管,啥都管,還給發衣服發文具呢,這邊的孩子到了年齡,就要強制入學,家長如果不讓孩子去上學,要被關起來的——”姜喜不擔心這個問題,海參崴的學校採取的是雙語教育,漢語不僅要學,而且分量比俄語更重。
這也是沒辦法,漢語單單是四書五經,就夠孩子們學半輩子了。
俄語能學啥?
普希金的詩歌——
再多就沒了,普希金之前,連統一規範的俄語都還沒有呢。
姜海洋知道清帝國對待教育的態度,所以他老淚縱橫:“關起來好,關起來好——”
:.vv.cc0
.vv.cc。.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