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鳳凰茶的兩張月票支援,謝謝!)
燕山以北,土護真河畔草原上,矗立著一望無際的帳篷,大大小小有數萬頂多多。.這裡是契丹世裡諸部,又稱為迭剌部夷離堇耶律勻德實的大帳所在。在所有的帳篷中間,有一頂極大的穹帳,大帳旁,一杆高高的旗杆上掛著銀狼大旗,這是迭剌部的部落旗幟,這座大帳,既是迭剌部夷離堇的大帳,同時也是整個契丹二十部聯盟夷離堇勻德實的大帳。
契丹原為八部,部中有部落,氏族。雖然契丹以遙輦氏為契丹汗,但實際上,契丹的二十部的可汗卻並不有什麼實權。契丹各部權利,依然掌握在各部的首領夷離堇的手中。而二十部之上,可汗之下,又設有夷離堇之職,掌握部落軍事之權。
遙輦氏八部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實活部、納尾部、頻沒部、納會雞部、集解部、奚溫部。不過到現在,已經分為二十部。
耶律七部,審密五部,餘八部。
涅裡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為七,二審密為五,並前八部為二十部。三耶律:一曰大賀,二曰遙輦,三曰世裡,即皇族也。二審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裡,即國舅也。
大賀、遙輦、世裡並稱三耶律,被分為七部,大賀氏和遙輦氏分成六部分,把世里氏合而為一,稱迭剌部。
原來契丹中最強的部落是大賀氏,大賀氏聯盟最後被遙輦氏取代,如今就是遙輦氏聯盟,遙輦氏為可汗。大賀氏和遙輦氏兩個最強的部族各分為三後,原本並不強的世裡諸部反而合而為一個部落。結果,到如今,世裡各部整合成的迭剌部反而成了最強部族。
遙輦氏世襲掌控契丹可汗之位,而迭刺部世代掌控契丹夷離堇之位。
耶律勻德實今年六十餘歲,身材高大,長的極為健壯。他有二兄一弟,他的父親也同樣是夷離堇。除一個兄長早死外,二哥耶律帖剌在迭剌部裡可是個名副其實的實權人物,曾經九任夷離堇之位。
契丹人的夷離堇之位是要選任,每任三年。耶律勻德實任夷離堇以來,契丹人趁著回鶻滅國、大唐和渤海、新羅都同樣衰弱的機會,開始積極擴張。
眼下的迭剌部集合了所有的世裡部族,規模空前龐大。特別是勻德實控制著契丹的兵權,在歷次的對外戰爭中他們撈到的好處最多,搶來人口無數。
特別是這些年浸入侵佔遼西后,部落裡已經有不少搶來的中原人,以及高句麗人。這些人多是農民,放牛養羊不在行,但耕種卻是擅長。
針對這樣的情況,勻德實開始了重要的改革,那就是改變過去契丹人一直以來的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習慣,轉身學習高句麗人和渤海人,向半牧半耕發展,墾荒耕地,定居發展。
在這個改革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的,不少契丹貴族,甚至是迭剌部自己內部就有許多人懷疑。不過勻德實帶領本部族率領開始改變,幾年下來,讓其它等著看笑話的人都後悔了,勻德實所部成了契丹最富裕的部族。
笑話沒有看到,看到的只是過去不如自己的傢伙轉眼過的比自己紅火許多,不少人都是眼紅不已,更兼暗中跳腳罵娘。
讓那些人更加羨慕妒忌的是,剛剛又有訊息傳回,勻德實的三兒子耶律撒剌的從遼東回來了。這傢伙先前在遼西約其它部族兵馬入遼東與連剌部一起進攻高句麗人。結果並沒有人願意去,遼西還剛剛拿下,未站穩腳跟,許多人都認為這時去打遼東,和高句麗人拼命,並不是好想法。
不少人甚至都暗中約好,一個也不去,就等著他們在高句麗人那堅固的山城下吃個大虧才好。
可誰曾想,撒剌的渡過遼水後,卻是一路進展順利,聽說已經把積利州幾乎全部奪下,只剩下了一座積利山城還在堅守。他們收穫巨豐,光是人口就奪了五萬餘眾,另外錢糧牲畜和武器鎧甲也重多。
那些羨慕妒忌的人眼更紅了,甚至已經妒忌眼紅的吃不下睡不著。
勻德實的夷離堇帳中,耶律撒剌的正向勻德實稟報此行的收穫。
“五萬餘人口,一萬多匹戰馬,數千套鎧甲武器,數萬牛羊。這次的收穫超乎想象的豐厚啊,老三,乾的不錯。”勻德實黑中泛紅的臉上充滿著興奮。奪得多少高句麗人城池勻德實並不太在意,他高興的還是人口牲畜以及武器鎧甲。迭剌部如今的農耕定居發展迅速,不過還是缺少耕種的奴隸。迭剌的勇士們打仗放牧是好手,種地卻是不行,這方面還得讓那些漢人做才最合適。五萬多人,那麼今冬還可以開墾出更多的土地,明年就能收穫更多的糧食了。
勻德實的二子耶律釋魯這次沒有出征,而是隨在勻德實身邊幫忙管理部落。看到老三的收穫,也是不免有些嘆氣。“就算下一個積利城了,幹嘛不直接把他打下來再回來。”
撒剌的臉色有些僵硬,訕訕道:“其實我本來也想把積利城拿下再回來的,不過,情況有變,我便先回來了。”
勻德實看著兒子的這副表情,不免有些驚疑,“高句麗人援兵到了,還是渤海出兵干涉了?”
釋魯輕笑道:“渤海大氏現在自顧不暇,哪有空管的了遼東。肯定是高句麗人來援了,不過就算是高句麗人出兵,三弟也不當這般畏懼吧。”
撒剌的臉一紅,梗著脖子道:“我當然不懼高句麗援兵,事實上,高句麗人增援了積利城兩次,可兩次都被我打敗了。”
“那你怕什麼?”
“不是我怕什麼,是我收到訊息,遼南的李璟正在動員兵馬,準備北上遼東。據細作打探到的訊息,李璟現在身兼四鎮帥印,手下數十萬兵馬之眾,光是鎮[***]就有一百多個軍四十多萬人,另外他手下還有平盧軍、盧龍軍、大同軍呢。”撒剌的辨解道,“那李璟還沒打過敗仗,先前幽州盧龍十萬兵馬,可李璟只帶著兩萬人就把他們打服了。那代北沙陀族,號為強軍,可也敗於他之手。就在不久前,李璟從代北入長安,面見天子後返回登州,一路上,順路便把中原造反的王仙芝草軍百萬叛軍給剿滅了。這人實在是有些太可怕,完全就是另一個安祿山啊。”
安祿山在唐人的眼中,只是一個叛亂胡兒,可在契丹人眼中,這安祿山卻是一個惡夢一樣的存在。安祿山鎮守范陽之時,就經常故意派兵攻打契丹和奚,製造邊亂,挑起戰爭。每一次契丹人被逼的無可忍讓奮起反擊時,都會被安祿山毫不留情的痛擊。每一次都是如此,如果安祿山不反唐,他們契丹人根本沒有半點機會崛起。
現在這個李璟,在撒剌的看來,就是另一個安祿山。安祿山掛三鎮帥印,李璟可是掛了四鎮帥印,而且兵馬更多,膽子也更大。去年收復了遼南,今年弄不好就要收復遼中,然後明年就是遼北,再有就是遼西,然後到時就是契丹草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