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隔壁美國人的湧入,墨西哥政府早就做好的應對措施。
打算在這洪流中截下一段“國運”。
《墨西哥外來人才法案》橫空出世!
法案明確表示,畢業於. News排名前10且願意在墨西哥入籍,五年之內不換國籍,並且家人在墨的外籍人士,能夠每個月拿到300美金的補助。
而如果從事教育、科研、IT等行業,簽署三年+以上合同的,能一次性拿到1200美金的人才補貼。
而獲得國家獎項入籍的獎勵20萬美金、大洲級別的則獎勵40萬美金、世界級獎項的獎勵100萬美金,如果是諾貝爾獎,直接獎勵170萬美金。
要知道1991年也不過是500萬瑞典克朗,差不多80萬美金。
這法案明碼標價,超出了一大截。
而除了財務上的獎勵外,還有“名”上面的,能有機會單獨成立實驗團隊。
這對於“論資排輩”的科研界來說,無異於在魚裡打窩,對年輕的科研人才吸引力巨大。
而除了這些精英科研人才外,《墨西哥外來人才法案》中還規定了普通人入籍後享有公民一切權利。
也將會被分配到田地,享受改革的紅利。
但如果入籍也要遵守墨西哥的法律,比如,放棄自主持槍、不允許吸毒、未成年人不允許抽菸等法律法規。
這法案一經問世,就在北美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產生了軒然大波。
甚至可以說是地震都不為過。
雖然看上去嚴苛,但其實這些法規正好搞在一些“父母”的心坎上。
整個拉美,除了北美有稍顯正常的秩序外,說句難聽的,哪個國家不是出門得面對隨時被槍頂著腦袋搶劫風險?
全球最危險的城市前一百,最起碼有八十個在南美區域。
墨西哥要不是有維克托的上臺,並且在後續一直保持對犯罪的高壓掃黑,也安全不到哪裡去。
沒經歷過的,總以為有些犯罪出現在文字的“誇張描述”中。
但真實的事情往往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刺激。
巴西.聖保羅。
著名的“犯罪天堂”。
&npia街區。
這裡是中產階層居多的地方,所以看上去並沒有多少的邋遢,反而還很乾淨。
但在巷子口那時隱時現的眼神,還是讓遊客有些不適。
內馬爾·儒尼奧爾揹著書包,緊張的往回看,神色有些驚懼,像是感覺背後有東西在追他。
一道人影從遠處突然鑽出來,嚇得他怪叫一聲,大長腿撒丫子就跑,一口氣跑到家門口,使勁敲門。
“媽媽,媽媽開門,媽媽!”聲音都帶著哭腔。
終於,門開啟,一個身材壯碩的男人開啟了門,對方沒注意,一下就錘在他身上。
“內馬爾。”渾厚的聲音讓男孩一怔,抬起頭,看到那熟悉的面孔時,臉上一喜,“爸爸!”
一把抱住對方。
男人很高大,看上去190出頭,戴著一副眼鏡斯斯文文,寵溺摸了摸他的頭,“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