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挑上後,一路往北走,出白鶴畈,到三十三都(下溪)南山,再轉向東經三十五都(吳村),往三十六都(排山)方向去,牛牯說,爭取午飯前趕到三十九都(社後)的靈鷲寺,下午趕一趕,到晚上估計就能到江山的鳳林渡口了。
老李頭(昨天傍晚到三狗床邊勸三狗的那個老伯),看三狗一人默默地挑著擔,走在最後面,就過去跟三狗一起,一邊挑著擔,一邊找著話說:
“後生,你叫三狗啊?”
“嗟哎(是的),這個伯,好啊”
“大家都叫我老李頭”
“老李伯”
“這孩子,這麼禮貌啊”,“你家哪裡的?”
“羅城七都的”
“羅城那條路,我們有時候也會走的”
“我聽說過的,走六石巖是不是?”
“是啊,去江山廿八都的那座山,七上八下啊”
“?…….”
“大門嶺啊,上山七里路,下山八里路;擔浦城擔最難走的一條路了”
“老李伯,你知道的真多”
老李頭難得被一誇,興致上來,就跟三狗說著沿路的古記(古蹟、傳說等),話說這白鶴畈啊,是八仙裡的呂洞賓在西山修煉時候,跟著來的兩隻白鶴,飛出來,到對面畈上偷吃稻子。
由於被當地百姓上門告狀,這兩隻白鶴,就被呂洞賓罰責永守這片田畈,所以叫白鶴畈,聽說運氣好的時候,還能似乎看見白鶴翩翩呢,三狗以前只是看見幾只白鷺在畈上飛過,白鶴倒是一次也沒看見過。
“是啊,傳說西山學校裡還有個呂仙亭,只是我沒有看見”,三狗忍不住接了句話。
“哦,你進去過西山學校?那裡可是出才子的地方啊,你是在哪唸書?”
“是的”,三狗不好隱瞞什麼,只好照實回答,估計昨天那兩個辦案的警察在客棧裡問三狗學校時候,老李頭沒聽見。
“你看看,文曲星下凡了,怪不得那麼有禮貌,我說呢。”
旁邊的一個跟三狗差不多大的小後生,大家叫他“四毛”,湊了過來,衝老李頭笑說著:“老李頭,讓你兒子也考個西山學校,那你就是文曲星他爹了。”
旁人一陣鬨笑,老李頭衝四毛罵道:“你個死四毛,你怎麼不去考一個?我告訴你啊,人家三狗是西山學校的才子呢,以後得對人家斯文點……”
“老李伯,你別誇我了,我落得這副田地,就不講什麼過去了。”三狗歉意的說道。
“好,好,我不問你過去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