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三營這次的挖掘工事,才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不然的話,根本來不及修築這麼多的工事,只能用臨時的地形來和日軍死扛。
當日軍的大炮過後,其步車協同的攻擊陣型又出現了,這是日軍進攻的老三樣,飛機大炮,接著是步車協同,最後是騎兵追擊。
要是對付一般的中國軍,這三板斧下來,沒有多少軍隊能頂得住,但現在不同,是74軍,中央軍的精銳。
和日軍作戰多年的三營,自然對日軍這一套東西很熟悉,也有很多對付的辦法,主要是利用地形和掩體來消除日軍炮彈的威力。
接下來面對日軍的坦克戰車,現在就好辦多了,以前需要人肉炸彈去炸,現在團屬的機炮連就裝備了37戰車防禦炮。
這種炮簡直是日軍輕型坦克和戰車的剋星,它體型小巧,炮管不到兩米,炮寬也是一米六多點,炮高才一米多一點,行軍重量只有450千克。
因此機動效能非常好,即使不用牽引車,4名士兵也能推著它到處跑,這個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藏在掩體裡,也可以推著跑來躲飛機和多個點來打擊日軍坦克。
對付坦克時,37戰防炮主要發射37毫米被帽穿甲彈,100米距離上能穿透34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500米距離的穿甲能力為29毫米。
日軍現在裝甲最厚的97中型坦克也只有25毫米,而在中國戰場上常見的日軍89式中型坦克裝甲厚度僅為17毫米。
數量更多的94式超輕型坦克、95式輕型坦克的裝甲厚度僅612毫米,況且日軍坦克裝甲板基本採用鉚接結構,而非焊接結構。
因此日軍坦克面對37戰防炮打擊時就顯得很脆弱,當年在淞滬會戰中,37戰防炮能在500米以外撕開日軍89式中型坦克的薄皮裝甲,令日軍大感危險。
出現過七八輛日軍坦克面對中國軍隊一門37毫米戰防炮不敢衝擊的情況,甚至有的還要倉惶逃跑。
由於經過幾年的作戰消耗,中國軍的37戰防炮不但不斷遭到了日軍飛機的追殺,而且也被日軍步兵研究出軟肋。
那就是37有效射程太短了,只是500米左右,這麼短的距離,對付戰車坦克是綽綽有餘,但面對敵人的步兵炮迫擊炮,那就麻煩了。
這還是日軍步兵部隊的武器,如果上升到炮兵和空軍,那戰防炮只能等著被滅的份,或是趕緊溜之大吉,如果能溜得走的話。
現在152團為了照顧首當其衝在第一線陣地的三營,把團屬機炮連唯一的一門37戰防炮調給三營。
三狗把這門炮當寶貝一樣,給到七連長吳鼎立的手上,吳連長雖然上任不久,但也是深得七連老連長三狗和秀才的真傳。
七連能攻善守,在防守方面,主要是很能挖掘工事,花樣翻新,實用簡單。
對於如何保護37戰防炮上,吳連長和底下戰士們商討出幾套方案,來挖出幾個隱藏37炮的陣地掩體,連線路也規劃好,前進左右移動和撤退等,都有專門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