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羅志成很想了解日軍什麼,只是在前線,地方的軍情歷來都是黃金一樣的寶貴,部隊下一步的動向,和情報息息相關。
雖然這幾年在野戰軍大兵團裡作戰,個人的指揮限度不大,大部分是在執行上級的任務,在任務的小範圍內,才有一點發揮指揮才華的小作為。
正好這次軍委會發動冬季攻勢,這個攻勢不是大兵團的攻勢,而是建立在日軍兵力薄弱控制不力的情況下,發動的多個點的遊擊作戰。
這個就很符合羅志成的作戰特點,以及他的作戰思想,日軍現在兵精武器好,和日軍大兵團作戰,中國軍基本上是沒有戰勝的可能。
即使如薛粵將軍指揮的萬家嶺圍殲戰,那也是屬於鳳毛麟角的戰例,不能一概而論的,何況日軍現在吃了這個大虧,也很少會給中國軍這麼好的機會了。
對於中國軍來說,現在立足於固守現有的國土陣地外,就是要避免和日軍大兵團作戰,即使被迫要戰,也要把日軍引到大山裡打。
既然現在日軍無力再次發動大型的會戰,那也不能讓日軍休養生息,要頻頻出擊,騷擾也好,遊擊也罷,就是要利用這種小型的戰鬥來積小勝為大勝。
大會戰一開打,中國軍基本是輸的一方,而且還損失慘重,國力也消耗得非常嚴重,現在中日雙方都受不了這種類似武漢會戰雙方上百萬兵力作戰的消耗。
那就停下來打游擊戰,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就算在某個區域性戰鬥中損失,那也只是一個雞蛋的破碎,影響不了大局。
何況中國軍人數相對比較多,在小型的戰鬥中,可以和日軍拼人數,再依靠近戰夜戰靈活機動的游擊戰,慢慢消耗日軍寶貴的兵力。
但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也是個戰術大師,面對中國軍的全面鋪開的游擊戰,他知道中日兩軍的命脈所在,馬上就收縮兵力,據防要點和城市,丟掉一些農村。
鬼子的烏龜殼戰術,讓中國軍一下子無從下嘴,所到之處,要麼沒有鬼子,要麼只是些偽軍,但在戰略戰術要點上,都有日軍的重兵死守。
中國軍普遍沒有像樣的攻堅武器,就算有一些山炮和博福斯重炮,但不敢拖出來明目張膽地打,不然很快就會引來日軍飛機的毀滅性打擊。
沒有足夠和靈活的攻堅火炮等武器,面對日軍,哪怕是一個碉堡,都是望而興嘆的,奈何。
所以,現在日軍任何一丁點的情報,對於前線作戰的部隊來說,彌足珍貴,羅志成深知這一點,就不放過任何一個獲取情報的機會。
知道日軍在收縮兵力的王八戰術,羅志成就放心了,看來是可以搞掉獅子山這個中隊的日軍。
但要是硬攻,估計整個152團都來也搞不定,羅志成對獅子山上的那些工事實在是太熟悉了,他們三營也參與修築加固了部分工事。
現在最大的前提是要引蛇出洞,把蛇引出洞後,才能打得了。那怎麼引蛇出洞?這可是個頭疼的問題。
其實在獅子山上的日軍第34師團216聯隊的這個中隊,早就想離開這個鬼地方了,他們的大隊和聯隊,都在奉新城內,偏偏就留下他們這個倒黴的中隊死守遠離主力的獅子山。
軍令之下,這個中隊不得不硬著頭皮守獅子山,同是中隊長中島上尉也糾集了一個連的皇協軍(偽軍)來協助守獅子山下的山口陣地。
本來是有一個步兵班十幾個人和這個皇協軍連一起守的,結果風聲過緊,重慶軍(中國軍)的活動越來越頻繁,使得中島上尉又撤回了這個步兵班。
這一著看似挽救了一個步兵班計程車兵,實則給丟了山口陣地埋下了伏筆,本來這個偽軍連是不想為日軍賣命的,現在見到日軍的一個步兵班都走了,他們更是無心戀戰。
這個日軍步兵班既是山口陣地的主心骨,也是偽軍連的督戰隊,現在督戰隊都先走了,那還打個啥。
所以在羅志成他們三營稍微一個突擊,這個偽軍連就馬上潰逃了,山口陣地輕易就拿下了,算是便宜了三營。
只能說鬼子中隊長中島是個廢柴,撤掉山口陣地的一個步兵班是第一個昏招,接下來昏招連連,可憐的一個鬼子中隊,就要被這個廢柴給廢掉了。
既然一開始就不重視山口陣地,可丟了後,這個廢柴中島又覺得可惜了,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擁有時候不珍惜,失去了才知道珍貴。
山口陣地對於獅子山主陣地來說,確實是比較重要,畢竟是連線供應線的橋頭堡,但如果守軍兵多,倒是可以在這裡做做文章。
可現在日軍只有一箇中隊最多是二百來人,結果中島當晚就派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來想夜襲收復山口陣地。
這就是昏頭了,對於獅子山核心陣地來說,山口陣地還沒有重要到派出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收復或是守衛。
萬一這三分之一的兵力丟失了呢,那將是對獅子山主陣地一個極大的打擊,不管是從兵力上還是心理上。
以前羅志成他們團守這個獅子山陣地時候,都不會派出三分之一部隊去搞山口陣地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個先頭排在哪裡守著,守不住馬上就撤回獅子山。
透過鬼子俘虜的交代,三營長羅志成單憑鬼子竟然派出三分之一的部隊來山口這一點,就可以判斷出這個鬼子中隊長是個廢柴。
並不是所有的指揮官都是天才或是能人,也有很多廢物的,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就是能升職上去,並官居要位,這個和他們的指揮才能無關,和他們的人脈關係及官場能力有關。
以前羅志成做個小兵時候,覺得班長排長都是形象高大的,是不可超越的,但後來去軍校唸書後,回過頭來慢慢回憶那些班排長的做法,覺得他們很多事情是很不專業的。
後來在淞滬血戰中,火線升為連長後,羅志成的眼界又一次被開啟,發現戰爭原來並非是書本上描述的,並非是軍校裡訓練的那樣的。
逐漸摸清了戰爭的規律後,羅志成再一次發現連長甚至是營長並非是不可以超越的。
現在隨著自己做上了營長後,除了對幾個能幹的營長團長同事刮目相看外,其他的一些營團長在羅志成眼裡,都是平庸之輩。
當然,這個是不能說出口的。或許,在別人眼裡,他羅志成也是平庸之輩。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