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面,此時已經撤銷了張發魁第二兵團司令的職務,所屬軍隊分拆給薛粵和吳其偉兩人負責。
不過這兩個人也都是粵系將領,也是張發魁的老部下了,將部隊交給他們,張發魁也放心,老蔣這邊也不存在說瓜分肢解了粵系部隊。
只是這麼一動,讓底下的將領和部隊,都覺得有種恥辱感,都發誓要打出威風,為總司令挽回面子。
至此,第二兵團部署在九江一帶歐鎮第四軍、李翰魂第六十四軍、李決第七十軍這三個軍,劃歸給第一兵團薛粵將軍指揮。
第四、六十四軍是正兒八經的廣東部隊,但七十軍則不是,是湘軍,軍長李決是當年湖南頭子何鍵膝下的乘龍快婿。
……
大敵當前,薛將軍的老上司張發魁遭變相撤職,防守長江南岸的重擔,便落在了他的肩上。
不過現在,薛將軍所指揮調動的部隊,突然增加了三個軍的兵力,薛嶽不由得信心大增。
而且這三個軍,都習慣於山地作戰,在二線陣地重重疊疊的大山,讓他們有了用武之地。加上第四、六十四軍都是之前的老部隊,彼此間知根知底的,指揮起來也得心應手。
根據日軍的走向,薛將軍在在南潯線上的牛頭山、金官橋、十里山一線,擺下了十幾個師十來萬部隊。
為避免像張發魁一樣不把廣東部隊放在第一線的口實,薛將軍一口氣就把第四、六十四、七十軍,此外還調來李玉棠的第八軍,全部放在了南潯線的最前線上。
也期待廣東的子弟,能在這次阻擊日軍的戰鬥中,打出威風,給老司令張將軍打回面子。
民國二十七年七月底八月初,戰鬥一開始,日軍的攻勢就異常兇猛凌厲。
日軍第106師團仗著強大的空中力量和炮火優勢,一上來就是三板斧:大炮狂轟,飛機濫炸,最後是步坦協同衝鋒。
薛粵的第一兵團之前在河南打的那麼辛苦,是因為河南地處中原,適合日軍機械化作戰,現在戰場到了贛北山地,他手下的廣東佬們,馬上就發揮出當年北伐橫掃北方軍隊的威力了。
薛將軍為一代名將,和日軍在淞滬交手開始,就一邊戰鬥一邊學習和改變自己的戰法,此時差不多找出一套遏制日軍的辦法雛形了。
在大兵團作戰上,擺下大縱深的防禦陣地,逐次抵抗和有序後退,將猖狂的日軍磨得逐漸失去銳氣,也將他們引誘到包圍圈內。
與之同時,派出大量的小股部隊,對日軍後面的補給線進行不斷的騷擾和突襲,最後下重手派出強大的預備隊王牌軍,兩翼迂迴出擊,圍殲日軍。
當然這是他針對強悍日軍的一個對策和一個大膽的設想,至今還沒有機會實現。
日軍雖然強悍無比,但我們中**也要敢於與之抗擊,甚至是敢於圍殲他們,打出我們中**的威風和實力出來,才能調動起全國性抗戰的信心決心和熱潮。
Ps:書友們,我是平淡的平,推薦一款免費App,支援下載、聽書、零廣告、多種閱讀模式。請您關注微信公眾號:書友們快關注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