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在前,撤退在後。
這是連長排長這樣下級軍官的職責,作為戰場上最靈活有力的作戰單位,需要主官帶頭行動,追求作戰速度,以及區域性的作戰強度。
如果連排級幹部都要像中高階軍官那樣,在後面審時度勢再作出決定,明顯不能滿足快速反應的作戰速度。
連排級軍官領導的是最底層計程車兵,士兵們很簡單,就是跟著帶頭的走,衝鋒時候,帶頭的在前面,就跟著往前衝,帶頭的躲在後面不衝,士兵自然也是磨洋工。
撤退時候,帶頭的先逃,士兵們肯定一窩蜂爭相逃走,而帶頭的留下來押後,士兵們才會井然有序地撤退,或者也願意留下來阻擊。
這就是當年的黃埔精神,切入要點解決了當年中國軍閥部隊的致命弱點。
北伐統一戰爭時候,國內特別是北方一些軍閥,不管是裝備還是訓練、甚至軍官士兵的作戰素養都強於倉促成軍的黃埔學生軍。
那這些老牌強隊,又為什麼會敗給學生軍娃娃兵?其實就是敗給了黃埔精神,黃埔學生軍用革命理想來武裝頭腦,以衝鋒在前撤退在後的作戰精神來貫徹戰鬥。
而北方軍閥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大部分是把當兵當成一種職業一個飯碗,不至於為了個飯碗而去拼命掉腦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官兵個個以保命為主。
因此,高下立見,北伐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北方的老牌強隊,當然,北伐軍的底層軍官特別是連排長的犧牲率是非常高的。
正因為有大量連排長的前赴後繼衝鋒,才會帶動千千萬萬計程車兵們不懼生死勇往直前,統一全國。
現在面對更加強大的敵人,面對殘暴的異族日本侵略者,底層軍官更是要發揚衝鋒在前撤退在後的黃埔精神。
牛牯不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但他在部隊里耳濡目染,以及平時工作的要求,讓他也接受這種國民革命軍的建軍精神。
至於後來解放戰爭時期,國軍表現和抗日戰爭時期反差如此之大,也是有諸多原因。
比如連續作戰多年的老兵們嚮往和平厭惡戰爭、不願意打自己同胞、國府很多做法導致民心向背等等,不能一概而論。
牛牯雖然現在不是連排級幹部,已經是營級軍官了,可以不用像連排級那樣帶著士兵們衝鋒陷阱了。
中高階軍官,特別是團級以上的主官,不能再像連排級那樣拼命了,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如年輕的連排級幹部那麼好使了。
這個級別的主官更多的要用經驗和大腦來吃飯,來取勝,單靠一個人殺敵的作用,遠遠低於運籌帷幄決勝戰場的作用。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越往上的軍官越金貴,他們的經驗和智謀,幾乎是一支部隊的靈魂所在。
越金貴就要越保護好,不能有所閃失,一旦高階主官傷亡,對一支軍隊的打擊是致命的。
特別是在戰鬥期間,軍事主官的傷亡,部隊的指揮系統將會受到重大打擊,不能把部隊資源最大化,以及戰鬥力最大化,部隊就很有可能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