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總隊長簡明扼要的介紹了黃埔軍校的歷史後,大會主持人請出教育長張志中將軍給大家講話,主要是黃埔精神……
張將軍一派儒將風範,說話不疾不徐,聲音也不高不低,但娓娓道來,有時也會激勵人心、感動大家。
同學們,我們的校訓很簡單,就四個字:“親愛精誠”,是我們的蔣校長親自擬選,呈交國父總理核定後使用的。其目的乃在造就“頂天立地”和“繼往開來”的堂堂正正革命軍人,發揚黃埔精神。
今天,蔣校長不在首都,我就代來給大家闡述下這個校訓,也是蔣校長以前說過的意思:“親愛”,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親相愛”,“精”是“精益求精”,“誠”是“誠心誠意”。
在當年,最初的廣州黃埔軍校生,因為時間緊迫,很多都沒有讀完三年的課程,大都縮短為半年一年多就畢業,派往各個部隊去充實軍官隊伍。
學習時間短,自然是學不到什麼技能知識的,因此學校是以思想教育為主,強調黃埔精神,什麼是黃埔精神?簡單來說就是:獻身革命忠於國家、不怕死,衝鋒時候,軍官帶頭衝。
我們校園裡有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形容的就是這個精神。
正因為這樣,我們當年的黃埔畢業生,在戰場上犧牲比例是很大的,基本是百分之七八十都犧牲在戰場上。(作者注:即使到了後來的抗戰,犧牲率也是在百分之六十多。)
也就是說,只要你進了黃埔軍校的大門,十之七八,你會死在以後的戰場上,十個同學裡,包括自己,一般也就是留下二三個人下來。
這些同學,也就在同窗時候,你多看幾眼;因為,幾年後,你活著,他們死了,看不到他們;或者,你死了,更是看不到他們了。
張將軍激動的說道,或許他已經有一些同學在戰場上犧牲了,所以會如此的激動。將軍全然不顧底下學生的表情,自顧自己大聲激昂的說下去:
你們來到這裡,相信都看到了黃埔軍校大門的對聯,就在那寫著: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
咱們和尚頭先說後剃,先明白告訴你,進黃埔軍校,就要預著自己幾年後死在戰場上的,所以,想升官發財的、貪生怕死的,就不要進來了,另走他門去。
也正因為,有這樣一股黃埔精神,不怕死帶頭衝的精神,我們黃埔人,才能帶領身後的千萬士兵,沖垮強大的北方軍閥,統一全國。
正因為這樣的置於死地而後生的精神,黃埔軍校在全國打出了響亮的、震撼敵人的名聲,我們向死而生,我們才能生!才能活!
總理遺囑說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我們不幸出生在這一個動盪的年代,連年戰亂,國民痛苦。
但我們也有幸出生在這一個年代,讓我們有機會施展身手,施展才華,為國、為民謀平安。
現在,我們就是要把侵略我國的帝國主義消滅乾淨,打下一個朗朗乾坤,好讓子孫後代生活在平安、幸福的生活裡。
希望你們能在這裡專心致志的下苦功,學上三年,學成之後,回各部隊,建功立業,好男兒在世,就是要建功立業。
……
大會空隙之間,三狗聽邊上的一個叫曹澤遠的同學講:現在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在軍隊內部都流傳著一個詞語:“黃袍加身”,就是講從黃埔軍校畢業出來的,屬於黃袍加身的,在軍內升職是最快的;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黃埔畢業生,自然是升遷的非常快速,畢業後幾年升為團長師長的比比皆是,軍銜為少將的都很多。
比如現在的第一軍第一師師長鬍忠南胡長官,民國十三年(1924)黃埔第一期生,四年後(1928)即成少將旅長,再三年後(1931)成中將師長。
作者注:據史料記載,黃埔軍校從1924年創辦,到1949年,26年時間裡,湧現出了40名**上將;擔任過**集團軍總司令、兵團司令以上職務的有5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