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後半年的時候,幷州北部,彈汗山以西,陰山以東,鮮卑人的部落聯盟發生內亂。
當初葉昭給部落聯盟定下的制度,就是一種狼制度,透過不斷劫掠和搶奪其他草原部落的資源,來壯大自身。
但鮮卑滅亡了,魁頭、軻比能、步度根一死,剩下的小部落在建安七年這一年的時間裡,被部落聯盟瓜分了個乾淨。
然後沒有了劫掠物件的部落聯盟,終於將矛頭對向自己人。
至於將矛頭指向漢人,他們不敢,一來徐榮鎮守幷州,軍威強盛,二來他們也需要透過漢人的坊市將劫掠來的人口、牛羊消化,換取生存資源,當然,也有人看出了這種策略的弊端,等部落聯盟打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們連劫掠的方向都沒有了。
只是葉昭利用兩年的時間,養成了這些人不勞而獲的習慣,哪怕是飲鴆止渴,他們也不願意恢復以往那種苦哈哈一般的放牧生涯,所以從鹽澤到陰山一帶,在建安七年後半年的時間裡,基本都是在戰火中渡過。
而對於這種事,在葉昭的授意下,只要不威脅到漢人,徐榮是不會管的,甚至還會暗中推波助瀾,這就導致部落聯盟四十多個部落,在半年的時間裡,銳減到六個。
而相應的,葉昭這邊多了十六萬的女人和兒童,還有多達三萬的礦奴。
建安七年冬,持續了半年之久的混戰落下了帷幕,不是他們不想打了,而是徐榮突然出兵,在僅存的七個部落頭人不解的目光中,幫他們戴上了鐐銬,僅存的兩萬多鮮卑男子被送去了張掖,成為礦奴,其餘人口盡被前往幷州、西涼、關中各地。
至此,偌大鮮卑族,就這樣在天下諸侯瞠目結舌的關注下,被葉昭生生的玩兒沒了。
同時,葉昭又在張掖加派了兩萬兵馬,負責鎮壓那些礦奴,飲鴆止渴的代價,也顯露出來了,這些礦奴,只要葉昭不倒,這輩子,就只能為葉昭挖礦,一直到累死在礦坑之中。
也是在這個時候,張掖屬國居延向葉昭獻上降表,表示願意歸附。
這是自當年班定遠之後,第一個主動向大漢獻上降表,願意無條件稱臣的屬國,也代表著葉昭對西域的控制力進一步加強。
雖然居延只是個一城之國,簡單來說,就是隻有一座城池的國家,但張掖的無條件投降,也代表著葉昭對西域的控制力在一步步加強。
葉昭命居延王舉家遷徙入長安,以亭侯之祿待之,同時將居延設為縣,歸屬張掖郡之下,不再有居延屬國之稱。
其實居延王的歸附並不難理解,南邊是大漢,往西是西部鮮卑,葉昭滅掉的只是中部鮮卑,西部鮮卑雖然不如中部鮮卑強盛,但也有十多萬人口,控弦之士便有五萬之多,年年向居延勒索糧草財富還有女人。
居延只有一城之地,人口也不過萬人,連萬戶都達不到,在大漢,屬於中等偏下的城池。
匈奴被屠了,中部鮮卑也被滅了,本就根大漢沒多少關係的西部鮮卑不想招惹葉昭這個煞星,所以在陰山被漢軍佔據兵設立了城寨之後,西部鮮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北遷。
惹不起大漢,那周圍這一帶的西域諸國就倒黴了。
居延夾在西部鮮卑和北匈奴以及大漢之間,大漢倒是沒跟他們收稅,但西部鮮卑和北匈奴可不一樣,每年種下的糧食和牛羊都要交出一大半,還要給西部鮮卑和北匈奴各進獻一百名居延美女。
先不說居延在這樣高的賦稅下面,能支撐幾年,單是那些鮮卑人和北匈奴人時不時地跑來打秋風,上個月,一個西部鮮卑的頭人更是把居延王的王妃給睡了,睡了還不止,之後更將其殘忍的殺害。
再窩囊的男人,遇到這種事情,也很難忍下去,更何況居延王再怎麼說,也是一城之主,怒火竄起之後,直接命人將當天在居延城的所有鮮卑人和匈奴人一起給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