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荊州之地,自劉景升入荊襄之後,以文治荊襄,雖使荊襄之地大治,但劉景升當年單騎入荊州,對世家仰仗頗多,也使得世家在荊襄根深蒂固,恕臣直言,主公行政之策,定會受世家排斥,若我軍攻荊襄,荊襄士人必全力抗拒,就算打下,也難治理,不如棄之而取關中,定王霸之基業!!”
“一為兵勢,一為人和,不知志才有何高見?”葉昭笑了,當年他為李傕、郭汜獻策的確沒安好心,打的就是李傕、郭汜幫他摘刺,然後他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摘取果實,雖然攻伐關中已經成了定局,但他還是想聽一聽戲志才的看法。
戲志才笑道:“文憂與徐將軍將局勢已經分析透徹,臣便不多言了,謹以天下大局為主公一觀。”
“講!”葉昭目光一亮,點頭道。
“之前臣已經說過,中原霸主,必從袁紹、曹操二人之間誕生!”戲志才躬身道:“至於袁術,此人心胸、氣魄都不足與袁紹、曹操二人相爭,最終結局,只能困守江東。”
葉昭點點頭,前提是袁術不自己作死。
“是以!”戲志才提起一根毛筆,在地圖上一畫,冀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幽州圈在一起:“無論誰,最終成為中原霸主,便坐擁半壁江山!”
從地圖上看,以太行山以東為界,下接王屋山、嵩山再到南陽,往西則是山川連綿,而往東,則盡是平原,戲志才這條線,將兩邊給分隔開。
“這六州之地,我軍短時間內難以圖謀,若佔據關隴,則我軍可貫通南北,以雍涼蜀並四州之地,成與中原霸主東西相爭之局,而且若下雍涼,則可得大量馬源,神工營所造馬鐙、馬鞍、馬蹄鐵將有用武之地,而中原一馬平川,也是騎兵用武之時!”
“此外,我軍若能盡得此四州之地,便有雁門、壺關、成皋等險關駐守,而那中原霸主雖據半壁江山,卻是無險可守,我軍則是進可攻、退可守,可佔據主動。”
“臣不建議拿荊州,若取荊州,則我軍便會與江東接壤,在與中原霸主決出勝負之前,若與江東接壤,便會有兩面受敵之險,當然,荊州也不能被江東所佔,如此一來,江東也極有可能以荊州做跳板,攻入我軍,最好由呂布或是劉表困守此處,以為緩和之地,我軍便可與江東聯合,共伐中原,若江東可以牽制中原霸主兵力,我軍便可走雁門或河內攻入冀州、幽州掠取其地,如此一來,我軍便成真正霸主,而江東與我軍並無交界,仍舊夾擊這中原霸主,我軍可以黃河為界,休養生息,養足力氣,而後便可與江東聯合,共誅中原霸主!”
戲志才笑看向眾人道:“江東以水戰為主,一旦中原霸主被殲滅,便是我軍與江東交手之時,諸位認為,在平原,江東可有能力與我軍戰?”
“屆時,先取中原,再下荊州,而後休養生息,訓練水軍,不出數年,江東便可一戰而下!”
戲志才的思路很清晰,三分天下,而後以荊州為緩衝點,聯合江東,夾擊中原,而後再將江東驅逐出境,雄踞中原進而一統天下!
“眾將以為如何?”葉昭笑著看向眾人,戲志才算是將葉昭未來的道路計劃的很清晰了,雖然未必能如戲志才所說那般順利,比如幷州、荊州是兩處變數,但大方向上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是努力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就行。
若是出兵荊州的話,不說失去拿下關中的最佳時機,而且要將荊州同化,也要耗損大量的時間,到時候,葉昭能選擇的路,就只有依託荊州、蜀中,攻下江東,而後與中原霸主南北之戰了。
不但更費精力,而且勝算也不大,遠不如輕易拿下關中來的容易。
“我等無異意!”眾將起身,躬身道。
有人是懂了,就算不懂也不要緊,他們只需要知道要往哪裡打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