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行徑 想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項羽沒有爭取到韓信, 也並未準備和劉邦和談,還是想接著打。】
【畢竟鉅鹿之戰時,別的諸侯都在作壁上觀, 他也能以少勝多贏下來。
彭城之戰時,其他諸侯倒戈漢軍這邊, 他也能以少勝多打回去。
而楚漢對立的這三年,雖然來回被溜,可項羽也沒吃過什麼大虧, 所以爭取不到韓信,他也不可能就這麼和劉邦和談。】
【可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一位叫侯公的人出現了——】
【這位侯公不知來路, 名不見經傳, 毛遂自薦而來, 想要幫忙說服項羽, 結果被劉邦看不起一頓大罵,但對方竟然也沒走, 而是搞定了劉邦,然後當真去出使楚軍營地了,而且不僅成功說服了項羽答應和劉邦和談, 中分天下,還放了劉太公和呂雉。】
【於是楚國遂與漢國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
【關於這位侯公究竟是怎麼說服項羽的,史書中並沒有詳細記載,只說對方說服完項羽, 凱旋而歸後,竟然連劉邦的封賞都沒要,直接歸隱去了,揮一揮衣袖,沒帶走一片雲彩,猶如世外高人一般,很有些不可思議。】
【不過議和之後,按照盟約,項羽率軍東歸,劉邦原本也是想退兵來著,但卻被張良和陳平給一起攔住了。】
攔下幹什麼?
項梁立即有些反應過來,隨即便忍不住罵了一句“無恥”!
還能是幹什麼?怕不是想撕毀盟約?
【這是在楚漢戰爭最後階段中一個很重要的轉折,而在這重大的轉折之際,張良以一個政治謀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項羽腹背受敵,捉襟見肘的處境,於是便與陳平一同勸諫劉邦,說如今漢國佔據天下三分有二,諸侯各國也大多歸附,此時正是滅楚的有利時機,宜猛追窮寇,畢其功於此舉,否則放楚東歸,如放虎歸山,必將遺患無窮。】
【雖然單方面撕毀停戰盟約,這很不道義,但劉邦還是決定幹了,聽從和採納了張良的意見。】
這回項梁和項羽叔侄兩個又一起罵了一句“無恥”!
幹這種事,這劉邦就不怕後人恥笑?!
事實證明,在可能唾手可得的權力面前,其他都不是事兒。
畢竟......
項梁也明白,現在情況確實像張良所說的那樣。
在韓信攻破齊國後,形勢就倒轉了。
腹背受敵,該怎麼破局?
【鴻溝和議被單方面撕毀,並且劉邦決定分四路軍去合圍項羽的楚軍。】
【第一路軍是他親自率領的漢軍主力,從滎陽出發,由西而東尾隨項羽軍展開追擊。】
【第二路軍是讓彭越從梁地南下。】
【第三路軍則是讓韓信從齊地南下,從東北兩個方向去配合彭越合圍項羽。】
【第四路軍,則是讓將軍劉賈協助新封的淮南王英布回到原來的九江封地,由南向北推進,以截住項羽率軍南下的退路。】
【不過佈局策略雖然是好的,但劉邦率大軍追擊楚軍至固陵時,卻遲遲沒有等來韓信和彭越所率的援兵,結果慘遭失敗。】
【於是灰頭土臉的劉邦就忍不住問張良了,怎麼韓信和彭越沒有如期而來?】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想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這怎麼可能。】
【更何況張良對韓信和彭越的心思早已瞭然於心,對應之策也已思謀成熟——
於是見劉邦詢問,便回答道:“楚兵既將滅亡,韓信、彭越雖已受封為王,卻沒有確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來赴約,原因正在於此。陛下若能與之共分天下,當可立招二將。否則最終成敗,尚不可知。”】
【為了讓韓信和彭越出戰,劉邦只能聽從了張良的謀劃,把陳地以東至沿海的地盤劃封齊王韓信,把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地盤劃封給彭越,並封彭越為梁王,兩個月後,韓信和彭越果然派兵來援。】
【於是堅壁固守的劉邦軍隊,在與韓信和彭越軍隊彙合後,士氣大振,馬上從防禦轉為進攻,先是攻克了固陵,隨即又包圍了陳縣,之後在三路大軍的聯合攻擊之下,項羽不得不放棄在陳縣的作戰計劃,繼續南下撤退,想要重整旗鼓。】
【可別忘了還有第四路軍隊,這支軍隊還有原來的九江王英布,去的也是九江這個地方,於是整個九江已然淪陷了。】
天幕一邊說,也一邊放出了地形圖,其上有箭頭索引,形勢清楚明瞭,再清晰不過——
只見韓信軍隊從齊地南下,佔領了楚都彭城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
彭越的軍隊亦從梁地西進。
漢將劉賈會同英布自下城父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