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也比水煮菜香,她們山水村水多,相應的魚類也多,會捕魚的人家常年魚不斷,當家的會捕魚,以往只能水煮,現在能煎著燉著吃,那些小魚蝦也能掛上苞谷麵糊糊炸著吃!香的不得了,一點不比肉差!
沒肉和魚蝦的日子,舀一勺子豬肉燉個菜,那菜立馬香的不得了。
而撈回大魚的時候,魚頭吃新鮮的燉湯,魚肉則留下來,加足鹽醃上成鹹魚,以後缺菜的時候蒸上一碗。
今晚就是如此,蒸上一碗鹹魚,用韭菜炒個雞蛋,再舀一勺子豬油燉個烏塌菜。
舀豬油時看著粗陶罐子裡淺淺一層的豬油,趙蘭感嘆:“要是咱們家養豬就好了,一年到頭就有吃不完的豬油。”
她在藥材坊的晌午飯不光有油水,油水還很足夠,水清分的很清楚,好好幹活是必須的,但幹活之外的吃食好的不得了。
晌午那頓飯必然有個葷菜,有時是豬油渣、有時是臘肉、有時的香腸,和蔬菜一起燉,輪換著吃,肉的份量不少,會保證每個人至少能吃上三五片!沒有肉類,也會有蛋,一人一個煎蛋,配上豬油炒的蔬菜,也好的不得了。
她晚上這頓儘量少吃葷,留給家裡娃娃們吃,只不過有時候也會想要是自家有豬多好,大肥豬一頭兩百多斤。
豬板油豬浮油和肥肉留著熬豬油,十幾斤二十多斤的豬油足夠一大家子人吃上一整年!
沒肉吃也不怕缺油水了。
“別急,快了,農忙過了,咱們現在清閒下來,打土坯蓋豬圈不就能安排上嘛,過年前雖然吃不上,但明年秋天估摸能吃上。”王桂芬一邊將燉的軟爛的烏塌菜盛出來裝進粗陶盆裡,一邊喜悅的說道。
聊到養豬,三人明顯激動起來。
又討論了好一會,終於心滿意足的吃晚飯。
接下來的日子,進入冬藏農閒時節,原本清閒不得了的山水村人,如今依然忙碌個不停。
首先是每家每戶都有人在藥材坊幹活,這些人是沒法清閒下來的。
外出賣兔子受傷的十來個漢子傷口沒好,不能使力做不成活,上山找砍運木頭以及搬石頭等活就落在其他漢子身上。
而老村長一家在村子上又格外忙碌一些。
他們男的打土坯,婦人們在自家山腳下平整土地挖地基,不到半日村子上人已經知曉他們是蓋豬圈養豬!
也知道了小豬崽在水清那兒購買。
頓時家家戶戶心動不已!
很奇怪,以往窮的時候,種好田地就不想別的了,農忙時候是真苦真累,農閒的時候又是真的閒,可自從跟著水清後面掙銀子後,加上看她養雞鴨鵝、養兔子養羊養豬等等,連帶的他們也想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