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陳四九都沉默了半晌,望了望今夜月色,心頭嘀咕道:“大師傅,二師傅,三師傅,咱出山就遇到此劫,你們在三仙洞,可得保佑我啊!”
他深吸一口氣,將酒葫蘆拿出來,灌了一口從張玉處討來的鹿血酒,反而翻身下來,尋了個僻靜地方,打坐運氣,準備休養生息,為稍後的大戰做準備。
一邊。
江陵大君王祺偷偷地看了他一眼,有些害怕。
而奇承娘和一直護衛在他身邊的小侍衛王不花對視一眼,奇承娘俏眸閃過異色,小聲道:“你看他……”
“好像個活神仙。”
……
與此同時。
遼陽行省,鐵峰山。
此地從唐朝時期開始,就有方士術士在此地修仙問道,到了遼金時期,尤其是金國時期,一度成為道教名山,乃是遼東之地的道教祖庭。
鐵峰山山頂,一處懸崖峭壁上。
一個身穿道袍,身材端正的國字臉中年男子,正盤膝在峭壁頂端望月蹣跚,他腰桿筆直,表情堅毅,手裡舉著一個黑乎乎的“神鷹”,可惜那神鷹怎麼也飛不起來了。
他就是大師傅。
他晃動了一下手中的手柄,對身後一人道:“老二,咱們的神鷹壞了,無法接受太陽能蓄電了,看來,以後的路,只有陳四九自己走了。”
被稱呼為老二的人,是一個坐在一輛木質輪椅車上的道人,道冠道袍,氣度不凡,這輛木質輪椅車有些與眾不同,下方赫然有一個自制的發動機,能夠實現半自動。
他戴著一副眼鏡,顯得知性隨和,表情也比較淡然。
他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夠久了,籌備了這麼長時間,精心為陳四九編造了一個瀛洲的謊言,又傾盡全力培養他,最後他能在這個時代結下什麼樣的果,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他就是陳四九的二師傅。
大師傅感慨道:“是啊……按照我們那個時空的後續,元順帝之後是朱元璋應運而生,成為天生聖人打下江山,創造了大明,若不是擔心時空駁論和時空律因果,我真想陪陳四九去看看,他是幫助元順帝拯救大元,還是與朱元璋爭雄,或是自成天子,遺憾啊……”
二師傅笑罵道:“咋地,蒙古人的鳥也不比咱漢人大,你怎麼總想著讓陳四九幫助元順帝呢?”
大師傅搖搖頭,苦澀道:“我是不想天下生靈塗炭,畢竟在我們那個時代,無論是蒙古人還是色目人,都是華夏民族的一份子,民族團結重於山,如果能少打仗不死人,自然有不死人的好處,況且,元順帝鐵鍋也不失為一代開明君主,就憑他編撰了宋遼金三代史書,還有沒燒燬大都這幾件事,足以看出他是個值得拯救的君主。”
“要不然,宋濂葉子奇等那幫文人編撰元史,怎麼會對他大書特書?”
二師傅笑罵道:“對,所以宋濂這幫懷念元朝的文人活該被朱元璋收拾。”
他笑罵完了之後,忽然沉默下來,小聲道:“三姐恐怕不行了。”
三姐,就是陳四九的三師傅,是一位女性道士,或者說,女航天員。
大師傅的表情也難受起來。
他轉過身,推著二師傅進入了山洞內。
這座峭壁上的洞窟,外面黑糊糊的,裡面有熒光。
洞窟有一大半在水下。
別看這裡是懸崖峭壁,此地有山泉水,而且一下雨就積水。
洞剛好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堰塞湖,一艘銀白色的鐵疙瘩船,一半兒陷落在湖裡,一半兒掛靠在岸上,這裡就是三位師傅居住的地方了。
鐵疙瘩船上,鏽跡斑駁的“天宮”二字,依稀可見。
只是,字被山泉浸染,氤氳流離,顯得不那麼真切。
若是陳四九來到這裡,就會很親切,這是他自幼被三位師傅培訓教授各種技藝的地方,傳說中的鐵峰山三仙洞,仙家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