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嬴鈺提出的目標依據為何?
雖然動輒一倍、三倍的增長,基數低呀!
當下的大秦,面積不過340萬,人口兩千萬。
十五年後,無非是土地變為700萬,人口達到四千萬以上。
西漢時代的疆域,便是610萬平方公里,人口暴增到6300萬。
至於產能,來自裡耶秦簡,畝產1.5石,每石27斤,一夫百畝,就是每戶產150石。
這農業產能,實在太落後了,稍微加入些許科技,翻個三番極為輕鬆。
當然,先秦的畝田,和現代的畝完全是兩個概念。
周制,每畝,就是一步寬,一百步長。
秦制,每畝,是一步寬,二百四十步長。
“少年有朝氣有衝勁,敢想敢幹沒錯,但,不可大放厥詞啊?!如何做到呢?”
右相馮去疾蹙眉,一臉質疑問道。
“重拳出擊之時,先把拳頭收回來。
首先,我們確定“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
大後方穩若磐石,無後顧之憂。
糧草軍資豐沛,兵強馬壯,再行東突西進,必將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然否?”
“攘外必先安內?”
“然也!”
“大善!”
“後方作祟,前方衝鋒,後方捅刀,完全是腹背受敵,雪上加霜,先把後方的蠹蟲清理乾淨!”
眾人點頭稱是。
“為了實現十五年大目標,我們又將目標戰略解碼,再行分解為三個五年。”
第一個五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其目標,國民產值翻翻一倍。
簡單說,無論是稅收、亦或黔首的糧食、布帛、收入,雞、豚、狗、彘是現在的一倍。
黔首吃飽穿暖,誰還會跟著六國餘孽造反?
一五計劃實現後,可以預見,我大秦便堅若磐石。
如何實現,且聽我稍後的治國三策。”
“第二個五年,以基礎建設為中心,大興土木,縱橫聯網。
長城,乃百年計劃,也無需在第二個五年內完成,哪怕三十年完成,都是豐功偉績。
而此階段,興修馳道、水利,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和水利網。
同時打造鐵甲軍團和輕騎兵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