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一後,形成豐富多彩的華夏文化,如薪火傳承的火種,大河奔騰,綿延相續,開啟了之後的兩千年多年曆史。
大秦開創的華夏文明,橫向對比,世界領先。
後世沿用的大秦文明架構,除了一次次朝代的變化,政權的更迭,權利的再分配,幾乎無實質性的進步。
如果不談科學技術發展,兩千年的歷史,僅僅是一個短暫的朝代,重複放大了兩千年,時間堆砌而已。
由此可見秦的歷史地位之高,直到近代,無法企及。
……
3、大秦滅亡是必然還是偶然?
大秦如同彗星般崛起,如同流星般滑落,如此早夭,實在令人唏噓。
大秦的滅亡有極大的偶然性,即便沒有秦王暴斃的偶然,也有滅亡必然性,是非正常滅亡的必然性。
天下一統,進入天下大治階段,大秦並無參照和對標模板,便開啟了濫戰模式。
暴秦惡名源於甚?
如果不擴張,不修牆,不修路,不修靈渠,大秦是暴秦嗎?能產生不堪重負的徭役賦稅嗎?大秦能那麼快亡嗎?
秦皇腦子抽了嗎?為何還要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
其根源在於,商鞅變法建立耕戰軍功制,秦法源於諸侯割據,獎勵耕戰,其本質為戰時秦法。
天下一統前,以軍功晉爵為核心的秦法,乃絕世神兵。
天下一統後,商鞅變法已有138年,用打天下的秦法治天下,就註定了大秦的悲劇。
只要秦法不變,大秦將窮兵黷武,不是在打仗的路上,就是備戰。
長城、馳道、甚至開渠種糧,都是為了備戰,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乃耕戰軍功的體現。
不打仗,軍功便不流動,整個大秦如同一潭死水,矛盾重重。
而打仗,只會在作死的路上,激進狂飆。
……
4、這本書如何跳著看?
切實體會到,有一種悲劇叫雙輸,寫的殫精竭慮卻並不討喜。
從27章“分封郡縣。大辯朝堂”直到41章“三策,輕徭薄賦,休養生息”,且稱為朝堂論策,都是為了解決大秦必亡這個根源問題。
這可是最黃金的開區域性分,朝堂論策篇幅太長,而且表達稍許晦澀,甚至脫離了爽文的範疇,讀者或許會累,其實我寫的更累。
如果不喜,從27章到41章,可整段跳過去,或者跳著看。
總歸,只要知道這一大段,根治了大秦的病根,大秦不會亡,根基健康無比。
以後看到後面感覺突兀,再倒回來看便是!
第二捲起,便都輕鬆了。(✿◠‿◠讀者老爺讀的輕鬆愉快,我也寫的輕鬆,進入爽文模式,這才是雙贏嘛!
史詩級的畫卷,終於徐徐拉開序幕。
求追讀,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