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河州衛副指揮使站在城牆之上指揮作戰,一個耳朵都沒有,但其功勞卻是最大的一個。
記錄軍功的時候,也是一句話,洪武十年元月十七日夜,副指揮使防守蘭州前衛,退敵元騎數十次進攻,中途引火炮轟擊七里地外元騎,元騎轟散。
附防守戰全過程。
這樣的一份功勞大過砍十個耳朵。
至於說到了指揮使寧正這個級別,就完全不是砍耳朵就能晉升的了,要有大功,大戰果,而後封爵位,提升官階。
當然,到了徐達那種級別,就已經是戰略意義上的功勞,親自上戰場廝殺一萬人比不上一個戰略功勞,自然也不能親自上戰場廝殺。
所以,就今夜軍功累積,朝廷就需要向蘭州前衛的將士支付六千九百兩白銀,要在下個月隨月俸一併發放。
按照今晚的規模,朝廷至少需要發放三萬兩白銀的賞金。
升官發財,這就是升官發財。
老朱的強大就是強大在這裡,大明的將士奉老朱為神明,誰要是在軍中提出要反老朱,會被踩成肉泥。
因為老朱從來沒有欠過任何一個將士的賞金,且老朱採用的是多封不如重賞的策略。
第一波大封之後,便開始了以賞為主。
至於說殺良冒功,殺流民乞丐冒功,這種事情在塞北很少出現。
軍功上報核查,一旦被查出來,就是抄家滅族的死罪。
聽著河州衛副指揮使的解釋,朱棖和張立明總算是搞清楚了軍功制度。
說真的,不要說朱棖,就算是張立明也對軍功制度沒有完全瞭解清楚。
這在實際統計之中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老朱會定期將一地的主將及部分將領召回應天進行軍事督學。
老朱會命令各部將領在戰後進行軍事總結,並在閒暇時分各部將領會前往都指揮使司進行軍事督學。
甚至有指揮僉事專門負責將士讀書認字。
一個泥腿子帶著一群泥腿子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王朝。
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天灰濛濛亮。
朱棖在睡夢中被吵醒。
步卒日常訓練的時間到了,只要沒有戰事,每天的訓練都必不可少。
張立明也醒來了,在晨讀尚書。
不少隨行的使團人員也醒來了,有人在院中練刀,有人在晨光中讀書,也有人鬆散的坐在鎮牆上想要看日出。
“我左邊一個槍出如龍!”
“右邊一個橫掃千軍!”
“再來一個回馬槍!”
“楊家槍法。”
“岳家槍法。”
“羅家槍法!”
“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朱棖自從被人挑下戰馬險些身死之後,每天也基本這個時間起床練槍。
當然!
上述槍法他一個也不會。
自從沐英將基礎戰法交給他,剩下的事情,他就開啟了漫長的自我領會過程。
偶爾郭英看到他練槍,指點幾下,用刀的指點用槍的,也只能從對練破綻之中進行動作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