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關於代王的事情就不要說了,朕會處理的。”
這句話讓何忠弼驚疑不定,他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麼心思。
其他官員見狀,只能繞過這個話題,按部就班的說明了一下現如今各地的情況。
還是與以往一樣,除了邊關時常有蒙古人劫掠,就是因為天災而產生的的賑災問題。
而這兩件事都需要大量的錢財,可是現如今朝廷已經把今年徵收的大部分稅銀都抽調了,但是卻依舊無濟於事。
朱元璋甚至連本來要修葺皇宮的事情都擱置了。
於是他再次想到了朱桂。
要是朱桂能兌現他所說的一千萬兩,那或許就可以填補國庫虧空的問題。
可是說好的是明年雲州的稅銀,現在要的話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朱元璋思前想後,突然眼前一亮。
對了,那小子不是願意搞些有的沒的嗎?既然他敢把手伸到南京商界來,那總得出點血吧?
想到這裡,朱元璋陰鬱的心情突然好轉了不少。
他在心裡已經把朱桂當成了一個冤大頭了。
這次一定要他狠狠的出一次血。
……
朱桂還在家裡教徐妙清包餃子的時候,突然聖旨就到了。
朱桂突然被封了一個‘商部織造’的七品官職,協助戶部徵收南京商界稅務。
不過朱桂還沒來得及高興,緊接著那宣旨的老太監就拿出了一個錦盒,並神秘的告訴朱桂,這是皇上的手諭。
朱桂奇怪的接過來,不知道為什麼朱元璋沒有一起在聖旨上說明手諭上的事。
不過等他看完手諭上的內容,不由得苦笑起來。
難怪朱元璋這次會這麼大方了,原來是想讓朱桂‘花錢’來買那個‘商部織造’的官職。
而且一開口就是兩百萬兩。
不過同時也說好了,如果朱桂能在這半年內把南京商業稅比現有提高兩成,他就會考慮把大明境內所有涉及商業的部分都交給他管理。
朱桂一時間有些看蒙了。
他不知道朱元璋這又是在鬧哪樣,他不是不重視商業嗎?那為什麼又把這份差事交給他?
直到徐國公親自登門,把朝堂上的事情和朱桂說了一遍之後,朱桂才反應過來。
原來朱元璋確實不重視商業,但也不重視他啊。
所以便把這份不受待見的差事交給了他這個不受待見的王爺,同時又可以堵住了百官的嘴,可以說是一箭三雕。
哦,不對,還能從朱桂這裡拿到一筆銀子,充實國庫,可以說一切都被朱元璋算的死死的。
不過朱桂聽到徐國公的解釋以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仰天長嘯起來。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看來本王是真要發達了。”
徐國公和徐妙清面面相覷,還以為朱桂被氣瘋了,趕緊過來安慰他。
朱桂一邊讓徐妙清拿出一百五十萬兩,然後又給了來宣旨的太監塞了五萬兩。
然後才向徐國公父女解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