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新的修路開始在各州縣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而且各州縣內還成立了大同商會分會,當地的中小商人和手工作坊的老闆也都紛紛加入。
不過雖然各地都效仿大同府的方式以農戶抽丁的方式進行修路,但是想要連同州縣之間的官道還是需要數年的時間。
這主要是由於這時的修路以及運輸工具還非常的落後。
可朱桂對此也沒有辦法,他雖然改良了一些工具,但也只能起到杯水車薪的作用。
要想推動生產力進一步解放,還需要蒸汽機。
可是蒸汽機是系統獎勵,他無法繞過系統單獨研究,那也就只能等第二年的稅收後了。
……
在雲州掀起修路潮的時候,燕王朱棣已經收到了三眼銃。
他研究了幾天,發現此物確實非常精妙,大大提升了火器的威力和射速。
可是他找來了工人想要仿製三眼銃,卻出了問題。
工匠把兩隻三眼銃全拆掉了,裡面的結構明明非常簡單,但是他們卻根本無法仿製。
朱棣聽到此事,大發雷霆。
他還以為這些工匠是故意的,為此還把那幾個工匠師傅都給砍了。
可現在樣品也沒了,要想繼續得到三眼銃就只能從代王,也就是朱桂那裡得到了。
他只能厚著臉皮又派出了使者。
這次沒有再繼續索要樣品,而是想要定製一批一百支的三眼銃,價格就是兩萬兩的銀票,以及一個承諾。
當燕王的使者風塵僕僕的來到代王府的時候,就看到小王爺正在騎著一個古怪的東西正在院子裡繞圈。
“王爺,王妃,燕王的使者來了。”
珠兒喊道。
“啊?”正在騎著腳踏車的朱桂看見了站在大門口的陌生男子。
“帶他去偏廳。”
朱桂說道。
“哎,你快去見客吧,燕王說不定有什麼急事,該我騎了。”
徐妙清拉住朱桂的胳膊說道。
“哎哎,你這是耍賴,行吧,你別弄壞了。”
朱桂被徐妙清從腳踏車上拉了下來,只能無奈的囑咐道。
徐妙清卻沒有理她,竟然還帶著珠兒上了車,嬉鬧的聲音傳遍了整個王府,
朱桂來到偏廳,燕王使者馬上行禮。
“王爺,這是燕王的信函。”
朱桂看過以後:“一百支三眼銃?”
一旁的使者和王管家都不敢搭話。
“這樣吧,你把錢拿回去,你告訴燕王,一個承諾就夠了,一個月後,派人來取。”
朱桂想了一下,還是答應了下來。
這一百支三眼銃雖然能在一場戰鬥中發揮作用,但無法左右一場戰爭。
更不要說朱棣本就是靖難之役的贏家了。
而朱桂看重的也正是對方所說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