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計劃可以讓人們在少年時候——根據不同世界的人的細微差距,在十一到十三歲之間,只需要花費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得到比大學生更高一些、更全面的知識水平和生活技能水平。
就相當於,讓人們一起一步走到羅馬。當然,羅馬這兩個字,在這之前,是很多人的終點;但這個計劃一旦實施,羅馬便只是個起點。
這裡面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進一步抹平‘階級差異’。在這之前,有錢人家可以動用遠超普通老百姓家庭的資源,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精英;如是一代接著一代,漸漸堵死普通家庭的上升通道,最終形成堅固的階級壁壘。
羅馬計劃一旦完成實施,那麼不論在知識水平,還是在琴棋書畫乃至於廚藝、裁縫等等生活技能上,有錢人家的孩子,便無論如何,都拉不開與普通人家孩子的差距。
是真正把所有人的起點,都放在一條水平線上了。而這之後的發展,便全靠個人努力、個人智慧。
便是金錢這種東西,所不能左右的了。這又是一條‘湮滅商業甚至於金錢這個概念’以達到‘消除階級差異的目的’的路數。
加上之前的‘隨身空間’計劃,便可以推斷出金錢利益的消亡的必然性。
由金錢構築的階級壁壘,將在無法形成。那麼金錢壁壘無法形成,那些人便一定會從另一個方面入手——成為‘人上人’‘高人一等’‘高高在上’,這樣的人,到底不在少數。
至少在人道文明的發展沒有達到某個層次之前,這樣的人會一直存在。
失去了一條高高在上的路,那麼他們就會絞盡腦汁尋找另外的路。另外的路,顯然便是‘修行’。
修行的路數,無外乎資源和法門兩條腿兒。想要透過修行的路數,建造另外一個階級壁壘,要麼壟斷修行資源,要麼壟斷修行法門。
此前‘普及修行’的計劃,所針對的,便是‘壟斷修行法門’。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
基礎的修行知識,讓它們成為普羅大眾家裡的‘雜誌’‘報紙’;而高階的修行知識,則透過瀚海閣向外展示,並附加‘人道貢獻度’的限制。
這樣一來,基礎修行知識無法被壟斷,而高階修行知識,則掌握在瀚海人道王廷手中,以‘人道貢獻度’作為門檻。
有人道貢獻度這個門檻,便使得無論怎樣出身的人,他都必須要對人道的發展做出貢獻,才能得到這些知識。
這樣一來,又抹平了不同出身的人的第二個起點。任何人,要得到這些知識,都要付出同樣的努力;而付出了努力,便都能夠得到。
真正的一視同仁。同樣的,修行資源,尤以高階的修行資源,也多匯聚在瀚海人道王廷這個平臺上;同樣是人道貢獻度的限制,同樣的兌換標準和起點。
至於基礎修行資源,說個笑話,五行鎮元晶。從五行鎮元器誕生以後,基礎修行資源便不再或缺。
現如今,發展的最好的幾個世界,已經完成基礎修行資源的普及。比如第一上海灘世界,每一個公民,每個月都能無償領到一份足夠修行的由五行鎮元晶煉製而來的基礎丹藥。
這已成為一種社會福利。沒有人能夠壟斷。趙景陽所作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公平的、共同的、沒有差異的起步線。
是為了消除一切不正常的東西。人們埋怨,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穫;這是人道文明的發展水平不夠高的體現,甚至被很多人當成理所當然。
然而,正確是不應該就是‘努力就有收穫’嗎?趙景陽給予一個公平的大環境,讓真正努力的人,都有應得的收穫;讓人們脫離物質資源的限制,不被物質資源所囚困;讓所有人能夠憑藉自己的真正的能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當然,那種鹹魚級別的,給了高水平的起點,自己卻不立志、不努力、不奮鬥的,便不去說它了。
這部分人,就是人道發展必須要解決的人——不是殺了他們,而是要引導、教育,讓他們真正覺醒。
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一個人,都應該是有用的;社會之大,人道之廣,應該能容得下任何一個遵守人道基本規則的人。
至於說‘生來痴傻’的人,那根本不是問題好不好?以瀚海人道王廷現在的技術水平,治療起來很簡單的。
而關於醫療方面的技術,瀚海人道王廷可從沒對任何一個世界加以限制傳播。
反而極力的鼓勵、敦促。...
“來,咱們先試一試。”趙景陽把青霞和玲瓏拉到他的‘實驗室’,頗是有些興致的將羅馬計劃說出來,然後笑道:“你們兩個的出身環境,使得你們在放眼諸多世界的眼界層面,基礎知識水平有很大的缺失。”她們兩個都是封建大環境下的個體。
也許在人文方面,比其他世界的人更高,但在自然科學層面,她們則幾乎沒有相應的概念。
她們修行,所堅持的理念,也是十八界的封建大環境下孕育的理念。聽了之前趙景陽對羅馬計劃的說法,兩個女人都產生了一些興趣。
玲瓏不禁道:“真的能在一盞茶的時間裡,讓人得到足夠深厚的基礎知識?”趙景陽哈哈一笑,道:“這可是我這段時間最大的成果。”青霞目光閃閃:“要怎麼做?”趙景陽笑起來:“很簡單。”說:“看到這個機器沒有?”一個蛋形的椅子。
他說:“坐上去,然後把手放在這兒。”在蛋椅一側的扶手位置,有一個鮮明的手掌印。
他道:“把手放上去,裡面的刀片會割開一個傷口,然後基因接駁,完成知識烙印。”又說:“這是樣機,不大堅固,記得放開法力防護,別崩壞了我的機器。”
“我先來。”玲瓏頗是有些好奇,徑自往蛋椅上一坐,將手放在了手印上。
趙景陽道:“全身放鬆,什麼都不要去想。”玲瓏閉上眼睛,然後機器開始運作;立時,她便察覺到一股資訊流,極有規律的浮現在腦海中,並分門別類,一點不亂的形成了某種堅固的知識框架。
許多知識一一浮現,就彷彿學了無數年,清晰無比,一點都不模湖、一絲都不紊亂。
趙景陽的聲音傳來:“完成基礎知識的基因烙印之後,需要花費三到五天的時間,由自己完成最後梳理;因為對知識的處理,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