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和村裡的年輕人以及小娃子們一樣,喜愛看武戲。
臺上刀槍劍戟的耍來耍去,又翻跟頭,又噼叉的。
頭上長長的野雞翎子,還有背後插滿的一杆杆錯落有致的靠旗,晃來晃去,覺得真是威風八面。
一看到這個場景,他們這些年輕人就齊齊鼓掌,大聲叫好。
但是這看戲,也會有疑問啊。
尤其是小娃子們,纏著陳凌便問:“富貴叔那些人怎麼打來打去也打不死?躺下來又站起來繼續打。”
“還有他這唱戲也沒有馬,拿個馬鞭就是馬了,抬轎子也沒轎子,還得幾個轎伕假裝抬著走,這不是湖弄三歲小孩嗎?”
也不能怨小娃子們不屑。
因為人家確實見過更好的。
每年過廟會,或者是正月裡,敲大鼓、舞獅子、劃旱船、騎馬抬轎,那是各式各樣都有,非常熱鬧。。
自然就對這些戲臺上的不滿意了。
陳凌就告訴他們戲臺子小,放不下馬和轎子,只能這麼演,你看大人們不是看得津津有味嗎?
那肯定的,除了他們這些年輕小子,哪個不是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老頭老太太看得都快入迷了。
“闖子你聽懂這戲唱的啥嗎?”陳凌看這大個子也跟著搖頭晃腦,挺疑惑的。
“不懂,就是瞎看,跟著瞎唱,嘿嘿。”
“好吧。”
雖說除了武戲,聽戲頗為無聊。
但很快就有了熱鬧看。
這麼三四千號人的眾目睽睽之下,陳寶栓兩口子居然在戲臺旁打起架來。
他們兩口子打架,大家先是驚訝,驚訝之後就都在嘻嘻哈哈的看熱鬧,一個去幫忙拉架的都沒有。
外村人不認識,不敢貿然上前。
本村人大多數知道這兩人啥脾性,漢子和婆娘都挺不是東西,說話難聽,乾的事也讓人難堪。
村裡看他們不順眼的可不是一家兩家,見他們兩口子打架,竟然是幸災樂禍的居多。
眾人嘻嘻哈哈的看熱鬧,倒是忽略了一個可憐巴巴的小姑娘,被推搡在一旁,無助的哭泣。
“是喜子……”
陳凌一家擔心的看著,正說下去呢,王來順走了過去。
這老頭也精得很,知道這兩口子難纏,把陳三桂從戲臺前喊了來,兩人一塊把這兩口子嚷了一頓。
陳凌幾人下去聽了幾句才知道原委。
原來是陳寶栓帶著喜子在小攤前買吃的,順便還買了張臉譜面具給小姑娘帶。
結果惹來他婆娘香草的不快。
他這婆娘刁蠻,陳寶栓也不是好脾氣,兩人互嗆了幾句,陳寶栓就捏起拳頭揍起老婆來。\./手\./機\./版\./無\./錯\./首\./發~~
搞清楚事情原委。
不僅是陳凌一家聽了詫異。
別的村民也紛紛納悶。
這他孃的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寶栓這***也會給喜子這小姑娘買吃的買玩的。
不過,很快他們就不想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