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狼趕豬”不是能經常遇到的。
倒是公雞大戰,這幾天經常上演。
這天的雨剛停,難得又是個晴天。
其實最近時晴時雨的,也說不準能晴多久。
大清早的,陳凌起床後剛準備去廚房做飯,就聽見果林之中雞叫聲不斷。
走到外面一看。
兩隻大公雞站在雞舍上面炸著羽毛,撲稜著翅膀正激烈的戰鬥著。
便提著鐵鍬過去,準備把它們驅趕開。
公雞好鬥。
雞群當中的公雞多了,如果不閹割的話,到了成年之後,就特別容易打架。
狗會爭頭狗。
雞也要爭雞頭。
有句話叫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就是這個雞頭了。
用好聽點的話來講,也就是公雞們都想當上雞群的首領,因此常常鬥得頭破血流,直到打得別的公雞認輸為止。
這種情況,在鄉下是十分常見的。
如果不想讓公雞因為爭鬥而造成損失,就要挑出來幾個體格較弱的公雞,將其閹割掉。
閹了的大公雞,就不是公雞了,自然不會像雄性一樣好鬥,會老老實實吃食長肉,乖順得很。
這個做法在鄉下很盛行。
以至於“閹雞”與“劁豬”一樣,在曾經都是一個很賺錢的行當。
“還是給它們吃得太好了,這才小半年過去,就開始打架了。”
陳凌拄著鐵鍬皺起眉頭,被搞得有點心煩。
以前小時候,他是很喜歡看公雞打架的,甚至拿著棍子專門把兩隻大公雞趕到一起讓它們幹架。
也有時候會不成功,被公雞記恨上,路上見了他還會追著啄他。
他從小皮實也不怕這個,拿著棍子或者彈弓就跟公雞一陣對打,常常弄得一地雞毛。
但是到現在,換成自家養雞了,加上去年的,公雞也是有個六七隻的。
而今年的雞苗長起來的公雞,現在半歲齡,和大公雞沒啥區別了,加上整天在山上跑,性子異常的野。
現在打架最頻繁的就是它們了,專門找著去年的大公雞首領戰鬥,被打得悽慘無比還不認輸,那氣性大的可以。
昨天就打了兩場,今天又換其它公雞上了。
可惜,大公雞從去年就吃好喝好的,身子骨強健的超乎想象,雞冠子又大,雞喙跟鐵鉤子似的,那大雞爪子都厚實得快頂它們一個半了,根本不是它們這些後來者能比的,一旦發起威來,那三下五除二就都給幹趴下了。
小書亭
地上的雞毛都在亂飛,雞血都濺出來了,雞舍棚子上到處都是斑斑點點的血跡。
“真是欠收拾,這麼不老實,那就不留著你搗亂了。”
陳凌抓起這隻鬥敗的公雞就往家走,心想要是再有不聽話的,也懶得費勁去閹雞,直接燉了吃了。
入秋了,天氣也轉涼了,用天麻燉兩隻雞吃,全家人都補補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