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踏馬的打死你”和“我打你你願意嗎”的本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都指向了一個核心,那就是“我要打你”。
但是透過不同的表達方式所展現出的語言魅力,讓前者使人暴怒,而後者則會笑著說不好。
表現形式的不同往往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這一點已經經過無數案例驗證,可以確定為真實的真理。
如果發生在本哈因身上的“醜聞”、“鬧劇”變得更加正式一點,比如說杜林把他揍一頓,剃了他的頭髮,打的遍體鱗傷然後在背面的大屁股變成要殺死你,事情就有可能滑向另外一個未知的地方。
可是,他很巧妙的改變了一種表現形式,讓本哈因變成了一個醜聞和鬧劇,就算鮑沃斯知道這是杜林對他警告,他也不能說什麼。
同齡人給你一巴掌叫做侵犯傷害,小孩子踢你一腳那只是不懂事的胡鬧,以杜林和鮑沃斯彼此的年紀、身份、地位、職務,他做出這種類似鬧劇的舉動,鮑沃斯能生氣嗎?
當然能生氣,被人呼到了臉上還能不生氣?
可就算生氣又怎麼樣,能去找杜林麻煩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杜林作為新當中優秀的貴族派年輕代表官員,他已經成為了新黨推向以國家為平臺的政治新秀。
幾乎完美的身份履歷能夠更好的相容幷蓄社會整個從上到下所有階級公民的青睞,農夫出身,依靠自己的奮鬥拼搏成為帝國優秀出色的企業家。
擁有諸多類似“慈善大使”、“女性之友”等稱謂,最終還順利的走上了政治舞臺,成為了帝國最年輕的州長,以二十七歲之齡,承擔了發展安比盧奧州的重任。
年輕,有一點點帥氣,富餘並且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這樣一個新黨明星政客,是鮑沃斯這種平民派能夠對付的嗎?
當然不可能,因為新黨領袖就算掛上了領袖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名詞,可事實上領袖也是新黨委員會選出來的。
必要的時候,新黨委員會正副主席可以發起“非信任預案”為核心的內部彈劾投票,以目前新黨內部的權力結構,鮑沃斯很有可能會成為帝國曆史上第一個在位期間因彈劾丟掉自己領袖頭銜的領袖。
而且為了這樣的理由和杜林開戰……不太合適。
是的,不太合適。
沒有什麼身份地位的時候一個人可以為了一口吃的做任何事情,在這個時期體面這種東西和幻想裡的宇宙外星人一樣是虛無縹緲的,活下去是本能,其他什麼都不重要。
但是擁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後,每做一件事情,都會變得有明確的目的性。
本哈因在絕大多數的人眼中和鮑沃斯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的親近,他只是鮑沃斯前妻弟弟家的孩子,不是他的孩子。
他可以為本哈因斥責杜林幾句,但如果為了他和杜林開戰,那些不明真相的人會說鮑沃斯分不清輕重,至於知道的……只會笑話他。
因為當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時,他就已經輸了,哪怕他和杜林之間的戰火才剛剛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