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家的漁船馬力比較小,屬於小型流網漁船,主要是靠下各種刺網,流網,螃蟹籠,鰻魚籠之類的方式捕魚。
這種漁船對動力的要求不高,機動靈活性比較好。
和流網漁船相對應的,就是拖網漁船了。
也就是大家常見的那種拖著個大大的漁網在船後頭的船。
這種船一般對船的動力要求比較高,但是捕魚的靈活性比較差。
今天,李曉峰他們要抓緊時間把漁網和螃蟹籠子都下下去。
因為最多3天時間,到時候就會有一部分,專門跟著大船收購海鮮的船會回來。
收鮮船一回來,海鮮的價格也會開始全面的下降。
漁船全速開了二個多小時,來到了一片海域。
這是一片,以前李永林經常下網的一個區域。
可以算是他的秘密基地了。
很多漁民都有自己的風水寶地,這種地方一般都是漁民曾經在這個地方豐收過。
李曉峰看了一下地圖,可能是由於之前長達4個月的禁漁,水面下的魚還是挺多的。
在地圖上,李曉峰就看到了一小群的銀鯧,一群青佔,還有幾隻黑鯛……
李永林和李曉峰兩個人一起,把今天的第一張刺網下在了這裡。
接著又往前開了幾海里,李永林準備下第二張刺網。
李曉峰習慣性的開啟了地圖看一下。
這裡的資源不行啊。
在地圖上,李曉峰只看到了寥寥幾條小魚!
連忙攔住準備下網的李永林,說:“爸,不要在這裡下網,我感覺這裡沒什麼魚!”
“真的感覺沒魚嗎?”李永林將信將疑的問,“我以前在這裡,可是捕到過不少魚的!”
“感覺這裡確實沒什麼魚!”李曉峰肯定的回答道。
“既然你感覺沒什麼魚,那我們今天就換個地方吧!”李永林回答道。
畢竟經過在一起這麼長時間的趕海,他對兒子的直覺還是挺信任的。
現在他和劉雪霞兩個人,都相信兒子有第六感。
“我們往那個方向,開個7~8海里遠!在那裡下網!”李曉峰指著東南的方向說。
於是李永林就開著船,向兒子指著的方向開去。
到了地方以後,下了今天的第二張刺網。
在李曉峰的建議之下,又往西開了幾海里,在海底的一片珊瑚上面,下了今天的最後一張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