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護衛艦有3名高階船員,幸好沒有艦長,最終他交納了整整600萬的撫卹金。
“....”
好在新船剛訂製,護衛艦工資不算太多,還算扛得住。
但等驅逐艦下水,船員到位,他就得早點離開津門去賺錢了。
離開虞氏船廠,李清先去津門三號太空居住站租了一套公寓,接下來要在津門呆最少半年左右,沒個住所不行。
用個人終端開啟工程學院網路,網上報名一系列與造船相關的課程,即有線上也有線下課程,總共包含了上千萬星元。
再然後,便是緊密得堪比高考的緊張課程。
他報得太多了,包含了造船相關的一系列課程,總共有三十多門,幾乎每天都有四五堂課,每天除了上課就是上課,瘋狂的汲取各學科的知識,十倍經驗加強大的先天屬性加成,令他一節課相當於別人的幾十節課,技能提升速度非常的快。
李清預估,按照這提升速度,等上完所有課程,他就可以嘗試自己去造護衛艦了。
到時候去招募一批造船工程師,幾個高階工程師輔助,差不多可以直接建造護衛艦。
賣船這可比採礦賺得多,任何時候軍火都是暴利。
一艘護衛艦裸船都有兩千萬,哪怕只賺一成也有兩百萬,但實際上怎麼可能才賺一成。
透過了解,一艘戰艦的價格三個方面構成。
圖紙佔一成,材料佔五至六成,如果沒有穩定的材料供貨渠道就佔六成,如果有穩定的材料供貨渠道,有關係的,就能以低於市價的價格拿到材料。
然後正常來說使用船廠,以及造船工程師的薪水加起來約有一成半左右。
然後是渠道費,這個很難說。
如果是船廠直銷,自然沒有什麼渠道費,但有些商人和船廠合作,低價從船廠拿到船再轉賣,中間商肯定得賺去一些。
所以,正常船廠建造的船出售,有穩定供貨渠道的,大約能賺到兩成至三成之間,最多不會超過三成。
這比例不算大,但架不住一條船那麼貴,兩千萬的三成,那就是六百萬。
一條護衛艦六百萬,一百條護衛艦就是六億。
護衛艦的建造時間是60天,一般大型船廠一批能建造好幾百艘乃至上千艘護衛艦,兩個月五六十億的收入,算是相當不錯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大型船廠的建造容量動不動幾百上千的,這個幾百上千和李清手中高維要塞中的船塢是不一樣的。
他手中高維要塞中的船塢準確來說叫做超結構裝配基地,是一個船塢整體,即可以同時建造成千上萬艘海軍容量只佔一格的護衛艦,也可以建造海軍容量佔一千格以上的泰坦超旗艦。
而普通大型船廠的船塢只是普通的船塢合併起來,可以同時建造成千上萬艘護衛艦驅逐艦,但無法建造佔用船塢容量超大的旗艦。
說白了,他手中的超結構裝配基地中的2300建造容量是一個整體。
而普通船廠裡的上千建造容量是由無數只有十幾或者幾十個建造容量拼合而成,也就是說其單艦最大建造容量只有二十幾個,最多建造海軍容量為20格的戰列艦,是無法建造海軍容量高達幾百格的旗艦。
而且,李清這個超結構裝配基地船塢有個屬性,那就是造船速度增加100%。
意思是正常護衛艦的建造時間是60天,這超結構裝配基地只需要30天就能造好,時間減了整整一半。
而且只需要1名總工程師,2名高階造船工程師與30名普通工程師就能建造。
這個超結構裝配基地現在有2300船塢容量,理論上需要2300名高階造船工程師與69000名普通工程師才能全面運轉。
而這還只是造護衛艦,如果再造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普通工程師可以通用,但還需要大量相匹配的高階造船工程師。
而且現在還完好的船塢只是這個超結構裝配基地的一部分,其完好狀態下總船塢容量過億,在最巔峰狀態下,每個月能建造高達一億艘護衛艦,想想就離譜。
不過想想這玩意的尺寸要用天文單位來衡量,動力爐是一個如同銀河系一般的星系,這樣一想就不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