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後宅正廳,酒菜已經擺了上桌。
李破心情好了許多,在路上的時候就被羅士信給“開解”的差不多了,如今熱氣騰騰的飯菜擺了上桌,食指大動之下,不客氣的先用了個半飽。
最近政務繁忙,他不再飲酒,只是喝了幾口茶湯順了順。
陳氏像往常一樣,一邊陪著女婿用了些,一邊嘮嘮叨叨的說著些家長裡短。
比如今年府上又添了一個孫兒一個孫女,兒子想讓她給起個名字,而這事她已經做的煩了。
兒子順勢便鼓動她去宮中求個賜名什麼的,她便把兒子教訓了一頓,兩個兒子大了,其實也不再能聽得進去她的話,說與不說都沒多大關係。
十幾個孫子孫女,再加上外孫,外孫女,大的十七八,小的剛出生,今天這個要定親,讓她來做主,明天那個又要送到府上住一段日子,還要儘量一碗水端平,弄的她應接不暇的。
這些家事李破做個好聽眾就成,根本不用安慰。
別看陳氏滿嘴的埋怨,好像什麼都不滿意的樣子,實際上李靖常年在外,陳氏一個人在家,府上若無這些兒孫們常來探望,她是一定受不了的。
現如今李府可不是一般的人家了,就算是京師最頂級的門戶,照著李府也要差上一些,門庭之間自然也就熱鬧了起來。
用當世之人的話說,這些都是家門興旺的徵兆,如果三原李氏的後輩們能夠爭點氣,一兩代下來就能造就出一個炙手可熱的門閥出來。
讓人比較放心的是,李氏好像沒再出現什麼傑出的人才。
李靖的兩個兒子都不成器,姻親陳氏那邊也是小門小戶,除了早年追隨在李破身邊的那幾位,不像是能出高官的樣子。
所以兩家只能寄希望於孫兒輩,那就是十年二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到了那時,李靖年紀老大,也就錯過了最好的發展壯大家族的時間段。
之前李碧想試著收攏一下隴西李氏的人心,其實就是因為這個,如今後族的勢力不小,但缺乏根基,也就是那些能夠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家族的骨架。
那不是出現一個兩個傑出的人才就能夠帶動起來的事情。
後來這事沒了動靜,主要是李碧自己收了手,估計是想明白了,隴西李氏分崩離析不假,可哪一支也不是三原李氏能夠比得了的。
你把三原李氏放在人家面前,就像羊入虎口,有她來照拂也沒什麼用,人家潛移默化的就能把你這一枝吞的渣也不剩。
更何況李破對妻子此舉也很是不以為然,沒有丈夫的支援,李碧作為皇后,這麼大的事情她是做不下來的。
…………
“老師今年回來的可能要晚一些了,最晚應該是在冬初時節,府上不忙準備,等到時候老師回來了,咱們再好好熱鬧一下。”
陳氏笑眯眯的心裡肯定是很高興,只是嘴上卻道著,“家裡什麼都指望不上他,我早就慣了,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吧。
反正回來了他也呆不安生,還總是想著出去,誰都拴不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