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小國,與高句麗不睦,今欲借我之力以抗高句麗,或可善加優撫,卻不可全心倚重,將來應觀其行,察其言,再做定奪。
不過新羅既然來人,我可以其為耳目,探聽高句麗之情形,楊廣三徵遼東,雖屢遭敗績,然來護兒率軍入平壤城,遼水之畔殲敵十數萬。
宇文述,於仲文等率軍入高句麗腹地,那時咱們都在陣前,敗像雖慘烈無比,卻也重創了高句麗軍民。
依我看來,高句麗如今也只苟延殘喘罷了,之後若能派人深入其地,招撫當年流落在高句麗腹地的隋軍將士,或有奇效。”
說到高句麗,李碧也是咬牙切齒。
當年大家被楊廣那個蠢貨帶著衝進了高句麗,那一場戰事打的窩心至極,如同玩笑一般的戰略戰術,讓百萬大軍從上到下都暈頭漲腦。
數十萬隋軍將士被葬送在了高句麗的山林之中,大家眼中盡是屍山血海,無數隋軍將士的冤魂至今仍在異國他鄉徘徊,無人前去收斂。
凡是僥倖生還之人都是耿耿於懷,至今無法釋然。
帝王的愚蠢和無情讓人痛恨無比,同樣的高句麗人的卑鄙無恥也讓人切齒難忘。
楊廣被熊熊燃燒起來的隋末烽火燒成了灰燼,可高句麗人還沒有付出應有的代價,按照李碧的想法,將來若不能把高句麗君臣牽到長安來砍下他們的頭顱,那就是對過往的背叛。
在這一點上,她比李破更為堅定,如果是換了她來當這個皇帝,估計此時已經迫不及待的準備再伐高句麗了。
而且夫妻兩人閒聊的時候,她時常都會提醒李破不要忘記了在高句麗曾經流下過那麼多的血,還有很多隋軍將士的屍骸等待咱們去收斂。
此時聽聞新羅來投,立即引起了她的關注,新羅和百濟都是島上小國,地方上的人可能不太清楚,可朝臣們都不會對這個名字太過陌生。
李碧所言的策還是略偏於務實,沒有勸丈夫聚集大兵藉機攻高句麗,可話裡話外主戰的意味不言而喻。
就差說拿新羅當刀斧,先砍上高句麗幾下再說了。
李破點著頭,對妻子的表態很滿意,吐蕃人縮起了腦袋,突厥人遣使結盟,那就可以和高句麗人說道說道了。
封德彝之前所說的策略對他來說也很有啟發……堵不如疏,因勢利導……
“有長進……”
李破先讚了妻子一句,換得李碧一個大大的白眼。
“今年的事情不少,朝臣們都專注於內政,不願輕啟戰端的人不在少數,可無論是吐蕃還是高句麗,都沒辦法跟他們講什麼道理。
你說的不錯,高句麗竊有遼東多年,其實也為遼東所累,引得前隋和突厥競相來攻,這麼多年下來,高句麗還有幾分國力留存?
不過一將死之蛇罷了,可以讓新羅人先試探一番,看看它還有幾分力氣,傳詔給李靖……”
這事他不想再跟臣下們商量了,軍事上的事情和政務不一樣,他有著自己的判斷。
“讓李靖。王澤準備船隻,晉文士弘為水軍行軍總管,丹陽太守陳凌,東萊郡尉王雄誕為水軍行軍副總管,領五千人去東萊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