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讓其人來到戶部,那還得了?
而像戶部侍郎這樣的官員任免,其實還是得皇帝說了算,其他人只有舉薦之權。
只要皇帝沒有主動問起,蘇亶只需去跟溫彥博坐一坐,說服了溫彥博,這位朝廷首輔便完全可以將戶部侍郎的任命攔在尚書省。
………………
缺了一位門下侍郎坐鎮,蘇亶身上的擔子一下就重了許多,而且還會招惹一定的非議,而在蘇亶的考量之中,這些壓力完全是值得的。
經過高慎一案的風波,現在段綸又能給予他鼎力支援的話,可以說這段時間在他看來極為寶貴,且大有可為。
見了幾個人,他緩了緩,命人傳令下去,明日召集四品以上官員到戶部正堂議事。
他打算等午飯的時候去親自去司農寺走一趟,現在關於田畝之事可不是隻有戶部說了算了,還要跟司農寺達成共識。
正琢磨著怎麼去跟竇光大說話的時候,有人來報,禮部那邊派了人來,說禮部侍郎杜淹有事求見。
蘇亶皺了皺眉頭,還真是不禁唸叨,正月十五剛過,這人就尋了上門,可見其急切。
蘇亶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杜淹想要調任到戶部,年前就在走動,不然也不會出現在吏部備選名單之上。
杜淹的來意蘇亶差不多都能猜得到,倒也不用細細琢磨,心下先就冷笑一聲,杜執禮上下鑽營,但新年之際都不來他府上拜會一下,難道真以為靠著長孫順德等人的支援就能予取予求?
杜淹的來歷又在蘇亶心裡過了一遍。
出身京兆杜氏,前隋時擔任過御史中丞,為官資歷上不存在問題。
這人當年還鬧出了一段笑話,作為武功蘇氏子弟,當初蘇亶跟族中兄弟們談論時還曾歡樂的討論過,因為這段笑話涉及到了他們武功蘇氏。
杜淹和前隋內史舍人韋福嗣既是同鄉又是好友,兩個人年輕的時候聚在一起飲酒說話,說什麼呢,他們認為皇帝喜歡隱士,比如說當朝的大管家蘇威就是隱居於山林,才為朝廷徵用,居於高位,不如咱們也仿效一下,不定就有所得呢。
於是兩個異想天開的傢伙就辭官到太白山結廬而居,吟風弄月去了,很明顯的沽名釣譽之舉。
這事傳到文帝楊堅耳朵裡,深厭兩人之行,感覺影響很壞,若是官吏們都這麼想,他孃的山裡豈不住滿了人?和晉末那些混賬東西又有什麼分別。
只顧著自己逍遙,於國無益不說,卻還對朝廷極盡詆譭之能事,此風絕不可長,於是一紙詔令下來,把兩個傢伙都趕去了江南。
若非朝中有人給他們求情,說他們年輕不懂事云云,不定就要被流放到嶺南,讓他們到那煙瘴之地好好“隱居”去了。
這段笑話弄的杜淹很狼狽,而且是要跟隨他一生的汙點。
不過這人還是有才幹的,思想成熟起來之後,又有了在地方上為官的經歷,被人舉薦回朝為官,升遷很是迅速,不久便為御史中丞,那可是朝中正經的高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