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就算不願相信,可越來越多的逃兵來到了這裡,他們表現的是如此的驚慌和恐懼,就像是被人追急了的兔子。
……………………
實際上不管他們相不相信,敵人很快便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
唐軍長驅而來,中間根本沒有停頓,所有的抵抗都在這種叢集衝鋒之下冰消瓦解,吐蕃人死傷無數,唐軍的傷亡卻微乎其微。
疾馳向前近百里,阿史那大奈所部一頭衝進了會寧川,在這裡還有七八千的吐蕃兵在等著他們。
唐軍有所疲憊,但馬力還足,因為他們騎乘的是耐力十足的草原馬,爆發力不足,但卻最適合長途奔襲。
而他們的敵人卻已是強弩之末,幾天的追逐,加上又在會寧川跟人糾纏了一番,吐蕃士卒又渴又餓,連他們向來耐操的高原馬也已吐出了白沫。
唐軍循跡而來,經過不斷接戰廝殺,隊形有所稀疏雜亂,但眼見遠處吐蕃大軍排開陣勢,阿史那大奈根本沒想停下來重新整理隊形,他只是再次高高舉起帶血的戰刀,在頭頂不停舞動,口中發出像蒼狼一樣的長嚎,呼呵……
唐軍將士群起相應,一時間會寧川上滿是唐軍將士充滿野性的嚎呼,震天動地的馬蹄聲則成為了陪襯。
吐蕃人的軍陣之中產生了些騷動,敵人是如此眾多,氣勢是如此雄壯,而且衣甲一致而又反射著金屬的光芒,武器都是一水的鋼刀。
他們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敵人,而且他們已經很累了,膽怯之情油然而生。
但在將軍們的喝令之下,吐蕃兵還是鼓起了最後一點勇氣和力氣,催動戰馬,向敵人迎了上去。
這是此次戰事當中,吐蕃人和唐軍的最後一戰,同樣也是最激烈的一戰。
唐軍毫無停頓的向敵人衝殺了過去,已經進入狀態的他們,甚至沒有抽出馬側的弓箭來與敵人對射,他們只是依照慣性,用最為直接的方式,紅著眼睛跟敵人打了個最為兇狠的招呼。
此時唐軍這一部只有一千八百餘人,人數上處於明顯的劣勢,可無論是在氣勢上,還是在裝備上,甚或是戰略戰術上,他們才是佔優的那一方。
吐蕃人按照習慣,用套索套上石子扔了過來,噼裡啪啦的打在唐軍身上,所獲寥寥。
幾息之間,兩軍便已相遇,曠野之中轟然一聲大響,人仰馬翻,刀光閃爍間,無數的騎士交錯而過,無數人慘叫著栽倒下馬,隨即便被疾馳而過的戰馬踩為肉泥。
鮮血噴湧而出,殘肢斷臂亂飛。
會寧川上殺聲大作,血氣沖天,人命在這一刻變得毫無價值,鮮血則像廉價的染料一般肆意潑灑……
兩邊都是有經驗的騎兵,而騎兵交戰,倚仗的就是馬力和速度,所以接戰之時激烈而又短暫,兩軍很快就脫離了接觸,在原地留下了無數人馬的屍體,宛如地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