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亮的擔心並非無的放矢,王澤率人去江都赴任,沒走潼關,走的是武關方向,直至江陵。
不論王澤,還是李道宗等人,都有意跟李靖談一談,不但從江陵借走了些船隻,還有意讓江右的唐軍作為後盾,以震懾不臣。
如果把尉遲恭的數萬大軍調回江陵,便有違當初的一些承諾。
但李靖想事的角度則和他不一樣,笑笑便道:“即便那邊亂起,你道王尚書真願意讓咱們出兵平亂?不過是想讓咱們陳兵江口,虛應故事罷了。
不到萬不得已,他哪會傳信讓尉遲將軍出兵江都,那隻能說其無能,不能控制局面……
所以不需多做理會,而且我畢竟治政荊襄諸郡,而非是江南大都督。
再有就是尉遲將軍乃朝廷上將,駐兵江口已半載有餘,無所事事之下,難免有所怨怪,我看今年出征嶺南就讓他去走一遭吧。
不然他在江口待的久了,上請調離,咱們留還是不留?唉,是該跟尉遲將軍好好談一談了啊。”
李大亮恍然中,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四個字,驕兵悍將。
李靖主政江右,考量的不止是政事,還得把握人心。
不論是尉遲恭,還是如今任職夔州總管的宇文鑊,都出身軍旅,如非必要,是無法讓久經戰陣的他們總停留在一個地方的。
他們身上的行伍痕跡太重,出將入相的說法基本上跟他們無緣,所以用他們來主掌民事純屬自找麻煩。
就像宇文鑊在蜀東的主要作用就是鎮壓蠻族叛亂,去年時大破蠻帥冉肇則,順勢舉起屠刀,已經殺的蜀東蠻族心膽俱寒,躲在山林之間瑟瑟發抖,幾乎不敢冒頭了。
之後就是按照李靖所上的平蠻十策,開始招撫蠻族降人,並訓練他們,準備在今後幾年當中讓他們進山清剿同族以及那些逃入山林的李淵餘孽。
更為隱秘的事情則是,他們還在尋找秦王李世民的蹤跡,李世民逃入蜀中之後便沒了蹤跡,皇帝還不太放心,於是傳信令蜀中的心腹們留意此事。
蜀中各處都在和蠻族較勁,這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和李世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王世充,這人也失蹤了,只不過事情過去幾年,沒人再去在意他的死活而已。
李靖和李大亮這個心腹幾乎是無話不談,對待他如同子侄一般,在別人那裡一句話的事,其餘的你得自己去琢磨,跟李大亮說話則不然,前因後果就說的極為明白。
時不時的再問問李大亮的意見,李大亮也習慣了這種相處模式,不管對錯有什麼說什麼,只要有一二中的,李靖就會誇上兩句。
不管從哪方面來講,李靖在對待自己人上面都沒的說。
到了都督府,李靖隨意的吩咐了一句,“記得給公主的禮物趕快送過去吧,順便探看一下公主的近況……”
李大亮諾諾應是,在此事上也不好多說什麼。
他們口中的公主自然不是扶風郡長公主李春,而是前平陽公主李秀寧。
李靖和他都受過人家的恩惠,如今得勢了卻不能忘本,時常書信往來,禮物奉上,好在公主和皇帝……不然的話他們這些人可就尷尬了。
尤其是李靖,那可是皇后的父親,李大亮只要想想這事,都得替李靖糾結一番,何況是李靖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