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李破笑著搖頭道:「和突厥人打仗,往往不能用常理視之,他們沒讀過咱們的兵書,耍弄不出太多的花樣來。
能懂得避敵鋒芒,已屬不易,在哪裡交戰,什麼時候交戰合適,朕相信他們沒有那樣的智慧。
要是阿史那可達等人稍微聰明一點,我看以天山為界,與阿史那求羅相持,才能稍稍穩住局面。
若只打算在一處固守,以
突厥人習慣的戰法,實乃舍長取短之策。」
幾個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不是拍皇帝的馬屁,而是這話確實很有道理,突厥人不善攻城,同樣他們也不善於守城。
如果阿史那可達率軍退到這麼一點大,只有十餘城的康居舊地,在中原的兵法當中能夠找到的論述只有自陷死地四個字而已。
皇帝也很狡猾,加了個突厥人腦子不太好使的前提,那麼尉遲信的猜測也就有了發生的可能。
這個猜猜看的遊戲非常有意思,連李靖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徐世績年輕,乾脆的從尉遲信手中要過木棍,指點著地圖開始發言,「南邊就是吐火羅,再往東是于闐,都是西域大國。
西突厥在西域經營已久,也不曉得能不能在危亡之際聯合他們,若還能指使得動兩國之人,那阿史那求羅便無法全力攻打蘇對沙那。
當年射貴可汗率十餘萬眾東征,阿史那求羅是怎麼應對的?不擇手段,只一心求勝,其人行事可見一斑。
若臣是阿史那可達,就以蘇對沙那,以及西部的這十餘城,再與疏勒城遙相呼應,拖住阿史那求羅的腳步。
讓吐火羅,于闐等國依靠山地,進行襲擾,不用太多時日,阿史那求羅攻勢受阻,必然急躁。
到時是屠城滅國,還是縱容部下肆意劫掠,都將激起西域各族仇恨,使他無法在西域長久立足……」
李破「欣慰」的看了妹夫一眼,這廝人是鬼了些,可大局觀向來不錯,只這麼一會功夫,就找到了阿史那求羅的弱點,認為人民戰爭才是勝利的法寶。
更為可貴的是,他還想依照阿史那求羅的性情來設定戰略戰術,這明顯是名將們必備的素質。
李靖早已手癢難耐,不客氣的一把從徐世績手中奪過木棍,還看了看皇帝,見女婿沒有說話的意思,這才胸有成竹的在地圖上一個地方點了點。
眾人順著看過去,卻是地圖的西北方向,那裡有一條河流在沙漠和戈壁之中蜿蜒而去,盡頭在地圖之外,北邊則是大片的空白,說明唐人的足跡沒能到達那裡。
「諸位說的都有道理,可為何對這裡視而不見?突厥人向來逐水草而居,有水源之處,便可供其遊蕩放牧。
作戰之時,其實也同樣如此,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