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辯見了,得喊人家一聲三叔呢。
王智辯跟李破嘟嘟囔囔,說主支沒好人,總管莫要輕信於他們。
這種主觀臆斷自然不在李破考量範圍之內,這人和王慶差不多,都跟晉陽王氏反目成仇了,尤其是王智辯,還曾親手殺了前雁門太守王確,他說的話自然也就不準了。
當然,使用陰謀詭計使多了的李破,也不由得不考慮一下,是不是晉陽的唐軍在用什麼誘敵之計。
前前後後的打問了一下,李破終於問出了來龍去脈,聽的他也是新鮮無比。
逃的像兔子一樣快的齊王李元吉,竟然還做了這麼多的“好事兒”?
這要是真的攻下了晉陽,那顯然不是他李破的功勞,這位李淵的四兒子,才是幕後英雄嘛。
李破暗自思量良久,又招眾人商量了一次,終於決定率兵南下攻晉陽。
………………………………
此時,晉陽城中已是一片愁雲慘淡,李元吉兵敗雁門的訊息已經隱隱傳開,本就已經人心惶惶的晉陽城,更是暗流湧動了起來。
在府中“修養”的宇文歆,在李元吉還沒逃回晉陽時,便已聞報,大驚之下,差點沒被氣的吐出一口血來。
代州行軍總管李破以內亂為餌,誘得晉陽兵馬北上,近四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於雁門郡,只逃回來一千多人。
宇文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仗是怎麼打的?剛出去多少日子?就弄的如此慘敗?
宇文歆又驚又怒,差點沒真病倒了。
他已經沒功夫跟李元吉置氣了,連罵一聲都覺著多餘。
他立即命人送信往河東各郡以及長安,只兩個字,求援。
他還想徵晉陽城中丁壯從軍,可被心腹所止,城中人心本就不穩,晉陽王氏更視齊王李元吉有若仇寇。
此時大舉徵兵,定有亂事,局面一旦紛亂,城池恐要立即失守之外,城中可還有皇帝家眷呢……
最終,宇文歆狠狠長嘆,心裡想的則是,晉陽已不可守,但晉陽失守的罪名,又會由誰來背呢?李元吉嗎?還是他宇文歆?
到了最後,他的選擇,和竇誕沒什麼分別,只能以私心為主了。
還是那句話說的好,賢明的人,用的人多呈明正,昏聵的人,用的人皆現卑汙。
李元吉其實就是最好的例子。
等李元吉率人狼狽逃回晉陽,還沒入城,在城外十餘里處,就被宇文歆攔了下來。
此時,李元吉羞愧無地,卻也滿心憤懣,覺著宇文歆此時來到自己面前,肯定是想親眼看看自己的狼狽模樣。
所以也就別想讓他親口認錯了,見了面頭一句,李元吉就譏諷宇文歆道:“宇文將軍不在府中養病?怎的出城來了?不怕受了風寒,一病不起嗎?”
說到這裡,李元吉還真就動了其他心思,左右瞅瞅,很想當即下令,將宇文歆斬殺於此,再將戰敗的罪名,一股腦推到其人的身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