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府送來了兩百具鎧甲,人馬皆全,也就是說,幾乎一半的騎兵,都會是重騎。
在披著沉重的鎧甲操練了一段日子過後,李破毫不猶豫的向李碧建議,只帶五十具,其餘都送回郡府。
李破直言不諱的跟李碧說,鎧甲太多,只會讓他們很顯眼,增加被派出去作戰的可能,也耗費馬力,長途跋涉,太過累贅。
李碧有點猶豫,但有了父親的來信,已經漸漸沒了沙場爭雄的念頭的她,覺著李破說的有點道理。
其實,李破還有沒說出來的話呢,輕騎兵跑的總要快一些,不是嗎?
不過,說實話,那些鋥明瓦亮的堅固鎧甲,讓李破也很是眼暈,這樣的鎧甲,穿在人馬身上,幾乎就是一座座的人肉堡壘。
沒經過戰事的他,不太清楚,除了斧頭,錘子之類的重武器之外,還有什麼能對這樣的重騎兵造成有效的殺傷。
不過,等他在遼東轉一圈回來,就明白了,穿上這樣的甲冑去衝鋒,人就已經死了一半了。
兵器這東西,總要看人怎麼來用,用的不好,穿什麼都沒白扯。
七月中,漸臨秋末,正是騎兵用武之時。
馬邑押送戰馬往河北的隊伍終於啟程了,和他們同行的是恆安鎮的五百步騎。
一千軍卒,押送八百匹戰馬,浩浩蕩蕩,離開了雲內縣,往東行去。
送行的人著實不少,因為雲內牧場的牧夫也在隨軍之列,他們的家人都在牧場中生活,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見到了。
元朗和李春就在送行的隊伍前面,李春已經哭過好多鼻子了,也沒能讓大哥帶著她去河北,傷心的臉都瘦了。
元朗也是鬱郁,覺著大好的立功機會,就這麼離他越來越遠了。
馬場一下冷清了下來,讓人們很不適應。
但馬場的戰馬也少了不少,馬場的事做起來更加輕鬆了。
所以,對於馬場的人來說,這個冬天不好不壞,只是那些隨軍的牧夫的家眷,都在不停的惦念著家人罷了。
他們不太清楚的是,這一去,就是年餘。
遼東那片肥沃,卻也猙獰的土地,正在向他們的親人逐步拉開面紗。。。。。。。。。。
(第一卷完。)
(這一章有點少,但第一卷行路難到這裡就算完結了,接下來就是遼東戰事,阿草正在家裡過年,這是攢稿,也就不多說什麼了,到此,應該差不多快上架了,望家能支援阿草,謝謝。)